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3 . 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三处空格上分别是
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
4 . 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6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38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2
8 .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A.道家B.儒家
C.法家D.墨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