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墨子认为“一人则一义(议)…共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主张“一同天下之议”;荀子认为“诸侯异政,百家异说”造成了社会的动乱。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A.推动了思想解放B.奠定了后世思想文化基础
C.孕育了思想统一D.得到了统治集团积极支持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强点都在于
A.增强诸侯国实力B.君主权力C.社会秩序D.个人价值
3 . 先秦时期,儒家宣扬尧年老后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道德高尚的舜,舜年老后又自愿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韩非子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架,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韩非子旨在
A.否定先秦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全面完整的还原历史史事真相
C.提供加强集权制必要性的依据D.抨击暴力实现权力过渡的方式
4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侯,一匡定天下”,企望周之复兴。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现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
A.希望实现国家统一B.主张恢复周王室统治
C.主张加强礼乐制度D.主张实行以德治国
2021-05-20更新 | 57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意义。
2020-10-14更新 | 50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度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
2019-10-14更新 | 19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黄金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08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B.与时俱进C.人文主义D.无为而治
2018-10-01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