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7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019-01-30更新 | 2528次组卷 | 61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2019-01-30更新 | 4259次组卷 | 8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4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9-01-30更新 | 4580次组卷 | 81卷引用:5月21日——中国古代史易错矫正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7次组卷 | 90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6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38次组卷 | 138卷引用: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8-06-01更新 | 5653次组卷 | 111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8 . 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2018-04-23更新 | 438次组卷 | 2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7
9 . 倡导“发政施仁、保民而王”政治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
2018-04-09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6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7-08-28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复习点01早期的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