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的公文文种简单且划分粗略,没有系统行文关系。秦朝时,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往来文种,皇帝专用公文叫“制”和“诏”,改先秦的“上书”为“奏”,作为臣下专用文种。秦朝这一改变意在(     
A.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B.强化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C.加快推进统一文字的进程D.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边疆治理的部分举措
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最终夺回河南地,设置郡县,移民屯垦:派兵征服东南、南部沿海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道路,并征发内地百姓前往戍守。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伐击败匈奴主力,匈奴基本不能再对西汉边境构成威胁;汉廷以征伐、招抚相结合的手段,迫使大批西南夷部族内属,设置郡县,同时亦授当地酋长以王、侯等衔。
东突厥不断骚扰边境,唐太宗派兵擒获东突厥首领,原属东突厥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开拓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
云南行省下辖37路、2府,多用世袭土官任职。1287 年,东北宗王发动叛乱,忽必烈御驾亲征,将其讨平。
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啼频繁召见边疆各族上层人物,用赏赐财物等方式笼络感情:在云、贵、川等地区,改土归流 ,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流官管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沿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16更新 | 8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蕴含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简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总结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共同之处。
2023-11-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出巡,除西南外,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北、南、东南各地区,每到一处,往往都要刻石立碑,祭祀名山大川,歌颂自己的功德。这些活动(     
A.是秦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B.具有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使命
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的灭亡D.是秦始皇实施暴政的具体体现
2023-11-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进入西南地区时,“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邛、笮“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
C.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边统辖D.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下图所示的措施在当时(       
A.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B.钳制了人们思想
C.激化了秦的阶级矛盾D.强化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B.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观,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自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墨子宣传“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老子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入政治社会理想,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与“天道”不合。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小国寡民。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明十二讲》

材料二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是在一件青铜器上发现的,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中”“国”两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国”(繁体为“国”)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或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所以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一道城墙。所以“国”实际上是有围墙的、有人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

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商与西周的国都很多,春秋初期还有1000多个。在这么多国中间谁有资格称为中国呢?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比如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中国是天子所在的国。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皇帝,自然便称中国了。

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的政权。比如契丹人建立辽朝,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中国”一部分。“中国”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有了“中华”和“中国”两种简称,以后基本都用“中国”了。

——葛剑雄《尊重地名就是尊重我们的文化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儒墨道三家的“社会观”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社会观”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一词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3)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意义。
2023-11-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
C.贵族政治逐步消失的过程D.官僚政治取代专制皇权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