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及对其有效管理一直都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还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B.元朝设置直属于中央政府的理藩院管理吐蕃地区
C.明朝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行都指挥使司
D.清朝在东北、北部等边疆,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62次组卷 | 45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宿州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蕴含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简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总结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共同之处。
2023-11-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3-10-17更新 | 301次组卷 | 297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396次组卷 | 229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最终推向全国。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计制度、选官制度、俸禄制度,郡县之下基层组织也有发展,上下一体,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模式。这有利于(     
A.宗法关系意识逐渐瓦解B.地方监察实现长治久安
C.察举的选官制度的推行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图1                                      图2
A.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2022-10-18更新 | 166次组卷 | 48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开创统一格局B.实行郡县制
C.废除分封制D.建立皇帝制度
2021-04-15更新 | 220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粤酒系连结起来。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从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311~589),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的整合或涵化,其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的光临。自永嘉五年以后,虽然有大批中原的士族南渡,但仍有很多的汉人留在北方;新迁入的游牧民族自然也挟带着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于是引起了双方的文化采借。在大部分时期内,农业民族是居于指导者的地位,五胡建国于中原后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多出自汉人的设计。当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思想冲突、种族纠纷、政治斗争等现象难免会经常发生,甚至导致若干悲剧的上演,但随着时势的推移以及双方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伟大的历史任务。

——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举出一例该时期鲜卑族“采借文化”的典型史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分析,“其后诸侯力政,…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如图所示。秦朝统一文字
A.巩固了秦朝大一统统治B.大大促进秦国发展强大
C.表明中国文字发展成熟D.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