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

     1963年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 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何尊高38. 8厘米,口径28. 8厘米,重14. 6公斤。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记录了天子对于宗小子何的训语之辞,还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高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祷辞,即“宅兹中国,自之又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这是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
(1)指出上述材料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说明该史料研究的价值。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 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构成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名称。说明该制度建立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 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3)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 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 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4)依据材料和所学,对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进行简要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始皇曾公开宣称“上农除末”。里耶秦简记载,一个名叫“枯”的士伍(身份称谓)因娶了商人的女儿为妻,竟受到戍边四年的严厉处罚。这些举措旨在(     
A.保护农业发展B.彰显皇帝权威C.打击商人利益D.整顿商业环境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少年时为人做雇工,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发阔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戍边军中的领队)"。刘邦,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世代为楚将,陈胜、吴广起义后,和他的叔叔项梁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李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阅读“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胜和吴广在身份上与刘邦、项羽有什么不同?项梁和项羽为何会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2)材料二中李斯建议焚烧除秦之外六国之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末农民战争在地域上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提供的视角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 .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B.郡县制度的实行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丝绸之路的开辟
5 .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巩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B.凸显秦始皇及其皇室的地位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D.加强对地方官僚机构的控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一方面是经济因素,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有无相通,也互相依赖。另一方面是政治因素,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是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第三个因素,是因为中国的方言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区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赓续。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以“维系‘中国’观念的力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下列史料是一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部分文献史料,据此分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1.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2.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3.王者受命,即受天命,受之天命即所谓正统
4.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A.国家大一统局面正式形成B.封建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发展
C.士人的国家认同观念增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8 . 历史学家白钢对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有如下描述:政治层面,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层面,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层面一是推行蒙昧主义,二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分别是指(     
A.三公九卿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帝制度、宗法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
C.三公九卿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迷信思想
D.皇帝制度、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214年,人工运河灵渠凿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得以连接。随后,为保证四季通航,灵渠上建造了36座陡门——被誉为现代船闸之父。因其需要人工升降,遂诞生了守陡人群体——陡军(明代后有其确存记载,且他们主要负责官船通行)。陡军的存在
A.加重了灵渠沿岸百姓的经济负担B.使长途贸易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
C.凸显明代以来岭南地区商贸繁盛D.提升了中原王朝稳边控边的能力
2022-05-27更新 | 19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言论内容
春秋时期“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初期“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心理隔阂的消弭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各族同源的认同D.“大一统”政体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