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秦唐间政治、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10-19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

统一六国(前221年)

称皇帝(前221年)

建郡县(前221年)

统一度量衡(前221年)

统一文字(约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12万于咸阳(前221年)

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

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年—前210年)

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年—前214年)

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前215年)

北击匈奴(前215年—前213年)

修长城(约前213年)

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

坑方士、术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

修秦直道(前212年)

统一货币(前210年)

——摘自苏力《大国宪制》


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2020·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者认为有一项制度对于秦国的强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秦国统一之前“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的体现,但一统天下后仍实行此制度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暴政和二世而亡有必然的联系。该制度是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2020-05-14更新 | 1448次组卷 | 6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2020-02-20更新 | 1581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史记》载,秦朝在各地的纪功刻石中,宣扬仁义道德称颂皇帝“原道至明”“体道行德”,“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这反映出秦朝
A.注重褒贬各类官员的文治武功B.凭借国家政权强力推行礼制教化
C.实现了神权与皇权的密切结合D.使法家思想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从孝公变法到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壹”于农战的发展原则,将全国民力“抟”之于农,并且在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的基础上,将“杀力”集中于战争。从而使秦国在战国时代的大争之世立于不败之地。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将一直奉行的“抟力”于农的原则转为“抟力”于皇权,使集聚国家实力的重农原则遭到破坏。而与此同时,“杀力”的范围反而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战争“杀力”方式外,秦始皇还大兴土木,数次巡游,继续开疆拓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鹏《农战与秦之兴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战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统一全国后治国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10 . 国家结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定时期的国家结构与该时期的社会 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国家结构发展为例,就“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