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74次组卷 | 456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最终推向全国。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了选官制度、俸禄制度、官员考核制度。郡县之下基层组织也有发展,上下一体,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模式。这有利于 (     
A.实现秦朝长治久安B.推行察举选官制度
C.强化刺史监察意识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
3 . 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又多次巡视天下,燕、齐、楚旧地一直是巡视的重点。他每到一处,就刻石立碑,宣扬威德。以上举措旨在(     
A.巩固统一政权B.发展地方经济C.实现思想管控D.促进民族交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发行的秦半两钱(出土文物)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出土文物)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全国已有江淮、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广、甘肃、安西、辽阳9个行省的建置。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行省之后,行中书省的建置渐趋固定。行省下统路、府、州、县的管理体制走向定型。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乌思藏宣慰司)。宣慰司下辖安抚司、招讨司、宣抚司和元帅府、万户府等。自宣慰使都元帅至万户等各级官员多以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荐举,朝廷授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前代的联系与发展。
(3)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主题。
2023-1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阳泉市矿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当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建立的官僚体制及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文化制度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时,秦帝国建立初期企图以人文“道”“德”、经书文学补“法”,以此“兴太平”。但其倡文教的指导思想,迅速演变为对诸子之学、百家语义禁忌的文化政策。这一转变(     
A.使先秦典籍全部被焚毁B.开创了文化专制的传统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违背了法家思想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3-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 329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502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秦国完成统一后,农战政策的基本前提发生了变化,而与其相配套的抑制工商的管理政策自然也有所松动。秦朝允许民间开发山林矿产资源,因而出现了私人经营的盐铁矿业。当然国家对盐铁私商实行高税收的政策。为了自己江山的千秋万代,秦朝统一了各项制度,其中在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的强化对秦朝及后世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黄栋法《论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建设》

材料二   公元前140—前88年,汉武帝刘彻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在政治上采取建立中朝、推恩令等政策,在经济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称为新经济政策。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体制,通过统一币制、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和平准制度等措施,打击豪强商贾势力,驱民归本,增强中央政府经济实力。

——摘编自张伟《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2023-11-22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实行垦殖,并给予拜爵一级的奖励。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拓展了秦统治的疆土范围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D.传播了中原先进农耕技术
2023-11-22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秦始皇首创文书抬头制度,主要规定了在书写文书时,把一些特定的名词或句子如:木朝代名、帝号或与皇帝言行有关的字,在其前都要空一格或几格、或重新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或另起一行高出数格书写,意为“抬头”来表示尊敬之意。这反映出秦朝(     
A.中央集权强化B.文书制度繁琐C.皇权至高无上D.行政效率较高
2023-1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进入政府,其中有法、阴阳、纵横、农、兵等家代表,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这一制度(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B.表明法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
C.体现了政府的文化包容态度D.适应了秦朝巩固统治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