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A.地方管理制度严格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2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3 . 如图所反映的秦朝措施的主要意义是(     
A.抵御匈奴侵扰B.分担皇帝工作C.便利经贸交流D.实现思想控制
4 . 下图为秦朝的半两钱和汉朝的五铢钱,作为实物史料可直接用以研究秦汉(       

       

A.货币形制B.税收政策C.地方治理D.铸币权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东巡至泰山,遂在此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之礼进行封禅,并刻石颂其功德。“刻辞”相传是李斯所书,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秦始皇此举意在(     
A.实现皇权专制B.镇压六国反叛C.强化国家认同D.扩展国家疆域
2023-11-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指“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这一制度(     
A.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B.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
C.明确了中央机构分工D.导致了分封体制瓦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多地以设郡。要人民不能反抗,第一步办法,自然是解除其武装。于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管子·法禁》中早有焚书的主张,秦始皇及李斯把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人民也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认为不合理之举,甚至认为是反常之态。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政治五千年》

材料二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明确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地分开。元在京师周围地区设“腹里”直隶于中书省外,以元军分别占领和控制的若干军事镇戍区为基础,分别设立江浙、云南、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并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在行省之下,边疆地区设立土官制度。明朝在边疆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前期在消除割据、加强国家统一与边疆开发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解决有效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元明清三朝统治650余年,是中国历史版图正式形成、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较快发展、边疆社会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为巩固统一所采取措施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     
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
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9 . 长城是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多次修建长城的高潮,也有的朝代选择罢修长城。

史料出处
(秦朝)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汉》《新书·过秦论》
(唐朝)己未,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李世民)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俱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达修障塞乎!”司马光(宋)《资治通鉴·唐纪九》
(唐朝)自突厥颉利破后,请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特军中郞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吴兢(唐)《贞观政要》

材料二   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长城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但它的核心思想和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应该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这是一体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个时期对其修筑长城或罢修长城的做法进行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城的当代价值。
2022-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在四川地区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了关中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为征服岭南地区,秦始皇下令开凿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A.铁制工具的出现B.国家统一局面形成
C.稳定的社会政局D.强有力的国家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