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诸侯国中,能够将新的治理体系很好贯彻执行的,往往会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楚两国与晋国对县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秦楚设县,由国君委派官员管理;晋国设县,后来多用作赏赐卿大夫。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进入到公元前5世纪时,秦楚仍然为强国,而晋国则被国内的卿大夫势力所瓜分,经过国内的激烈斗争,最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二   秦国法律规定,男子凡年满二十三岁至六十岁的,都必须服兵役,一生要服两次,一次守卫首都一年,称为“正卒”;一次戍守边疆一年,称为“戍卒”。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称为“更卒”。服兵役兼有徭役的性质。……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削弱其社会基础;或置于中央政权直接监视与控制之下,不致于形成反抗势力。与此同时,又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到咸阳销毁,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鐻、铜人,用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执武器反抗和六国旧贵族起而造反。

——摘编自史仲文等《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晋国与秦楚两国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所进行的制度创新。
(3)上述材料中最具创新性和深远影响力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好解决了农牧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问题。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长城作为专制残暴的象征,备受劳苦大众诅咒;而在唐太宗、清圣祖看来,长城只能是蠢笨无用的化身。直到现代,长城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和象征。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等


(1)根据材料一,提炼明长城和秦汉长城的一处不同并阐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城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天下以カ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名民日“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2)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去如仇雠,诸侯更相俄,…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具,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家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非《亚洲史》

材料三 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清朝前中期
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边疆东北抗击沙俄;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加;设立东北三将军辖区,管辖奉天、吉林、黑东北龙江
东南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北先后平定准噶尔部以及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进行管理,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伊犁将军管理军政事务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四条史实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1-12-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作学习卡片和填写表格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国家在早期的发展中其形态和结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此笔者曾提出“邦国一王国一帝国”说,认为夏代之前的龙山时代的国家,是单一制的邦国,可称为初始国家或原始国家,夏商周三代王朝国家属于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复合制国家,是发展了的国家,是王国体系;秦汉以后的国家则属于更加发展了的成熟国家,是一种郡县制下中央集权的结构稳定的国家形态,是帝国体系。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单一制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王国为“天下共主”国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王朝国家;王国以后,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以郡县制为统治结构的帝国。

——王震中《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和“邦国-王国-帝国”说》


(1)近代以来通过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中国早期文明的文化遗存。请根据示例为良渚文化遗存做一张“名片”。(包含:名称、时期、地址、代表其文明程度的器物或遗址、社会形态。)
示例:

(2)依据材料,完成中国古代国家演进表。
阶段名称时期或朝代国家形态统治结构
邦国阶段单一制
夏商西周复合制
帝国阶段自秦汉以后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分析地图,回答问题。

观察《秦朝形势图》,图中哪些信息能反映秦朝对其统治疆域进行了有效管理?这些管理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021-11-15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乙、丙分别是中国古代三个统一王朝的形势图(部分)


(1)读图,判断甲、乙、丙所处的历史时期。
民族交融的方式措施
(注:下列空格里填写字母)
军事征服

政治联姻G
设置机构A
贸易往来
H
因俗而治
J

(2)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种多样。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备选项填入表格。(只填字母)
2021-11-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从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交通战略要道上的分封国为: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周公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吕尚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商人兴起的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

材料四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对象以及分封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后世为何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做法“盛赞不已”。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①这是中央集权制度创建、健全并得以初步确立的时期;

②这是由文化多元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③这是一个以开放和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执意伐东晋,苻融劝阻说:“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魏书》中记载,韩显宗给孝文帝的上书中谴责南朝汉族统治者说:“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


(1)结合所学,为以上分论点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史实论据。
(2)阅读材料,苻融对前秦政权和韩显宗对北魏政权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021-10-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的大一统

材料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日“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