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均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2024-03-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均已消亡,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地延续了五千年之久。中华文明为什么能生生不息,为什么会强大而不朽?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找到了中华文明连续不断、逐渐强大的六大发展密码。其一就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消解融合的特质,华夏文明之所以能从中原腹地开始,一步步如同滚雪球殷不断融合周边族群而壮大,其间,极为重要的原因,绝不是战争的结果,而是华夏文明的包容力与亲和力,而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

——摘编自何新《中国文明的密码》

结合中国古代史,另外选择一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密码”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密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3-01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河南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类居住地点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化。右图为学者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一书的目录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2-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是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比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最为显著的特色。这种历史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为政治基础;以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为物质基础;以儒学为核心的儒法道释多元一体的文化为思想保障;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共存的中华民族为文明载体。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海滨、焦荣《论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出发,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角度明确,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2-2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

材料   恩格斯在18941月《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运用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简图



中国古代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时期和几次大的统一时期,每次大分裂以后的大统一时期,统治者都对国家治理进行了制度创新。请围绕“制度创新”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就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个重要特征。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历史观,而且对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张海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请就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1-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5年,对出版界具有震撼力的出版物恐怕要首推《话说中国》了,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对该丛书进行了特别报道和评论。该书的宗旨是将“历史还给人民”,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在策划模式上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图是该丛书的分卷目录。

第一卷____原始社会、夏商:创世在东方
第二卷____西周:诗经里的世界
第三卷____春秋:春秋巨人
第四卷____战国:列国争雄
第五卷____秦西汉:大风一曲振河山
第六卷____东汉:浸漫中兴路
第七卷____三国西晋:群英荟萃
第八卷____东晋南北朝:空前的融合
第九卷____隋唐:大唐气象
第十卷____唐五代十国:变幻中的乾坤
第十一卷____宋:文采与悲怆的交响
第十二卷____辽西夏金元:金戈铁马
第十三卷____明:集权与裂变
第十四卷____清一:落日余晖
第十五卷____清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第十六卷____总索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分卷目录,对其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国家治理兴衰成败的历史来看,每当人类社会面临转型期,哪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成功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整体创新,哪个国家就把握了世界发展的先机,取得制度的优势,获得世界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本的配置优势,实现优先发展、跨越式发展,造福本国人民。中国在农耕文明时期,其制度创新长期在世界领先,中国在这个时期,其饱含智慧的制度设计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提供了制度基础。反之,由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缺乏创新,中国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大约有200多年的时间。但是,不能因为这段时间的制度衰败就否定我国历史上曾经在国家治理制度上的辉煌。

——摘编自刘俊杰《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就某个时段或总体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