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援少有大志,常对宾客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他是闻名于世的“光武中兴”名将,建武八年(32年),马援协助光武帝消灭隗嚣势力、平定了凉州。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剿灭羌敌、治理地方、修筑城池、开导水利、发展农牧,使得郡中百姓安居乐业,六年后、因政绩卓著,马援被征召入朝、担任虎贲中郎将,建议重铸五铢钱,“天下赖其便”,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率军平息二征叛乱,平定西南边境、并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矛盾的地方、以约束交趾人、匈奴、乌桓尚扰北边,马援请求击之、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汉章帝继位后、亲写金匾“马革裹尸”派人送到马家、并以此为军歌,在汉军出征前唱咏、在马援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德、把马援奉为大神、多修庙建祠以祭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马援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援身上的哪些精神使他受到后世的敬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宁夏地区墓葬结构主要为砖砌多室或单室墓,构筑方式逐渐与中原同步,随葬品除了铜器和陶器之外,还出现了艳丽莹润的釉陶器。这可用来说明,宁夏地区(       
A.社会经济水平提高B.墓葬等级分化明显
C.青铜铸造技术精进D.豪强地主地位显赫
2024-05-09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匈奴浑邪王归附,汉武帝下令隆重迎接,封其上层为食邑千万户的侯。汉廷在缘边五郡故塞外设置“属国”安置其部众,保存其官号和部落组织,保留其游牧生产方式,尊重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汉统治者此举有利于(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奠定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C.保障因俗而治的双轨制度D.强化祖源认同的文化根基
2024-04-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尚书》记载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左传》记载了两分、两至、四立八个节气;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已记载有二十四节气的大部分名称;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中出现全部二十四个节气名称,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发达先进B.耕作方式世界领先
C.农业历法不断完善D.小农经济精耕细作
2024-04-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铜镜是两汉社会中上层人群使用的一种生活实用器具,镜铭起到装饰铜镜和承载文化的双重作用。如表为学者整理的汉代出土镜铭,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反映“天人关系”的出土汉代镜铭
铜镜来源铜镜年代造镜机构铜镜铭文
江苏
扬州
西汉晚期官营涑治(冶炼)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宜文章,延年益寿,而去不祥,与天无极,而日月之光,乐央未
浙江
温州
西汉
晚期
官营涑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长寿益年去不羊,与天无极
山东
枣庄
东汉晚期私营吾作明镜,幽涑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无祀,百具作昌,买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与师命长
A.江南经济逐步发展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主流思想影响深化D.铜镜制造工艺复杂精密
2024-04-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7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A.重塑“天人感应”的思想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2024·江西·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汉武帝时期主要中朝近臣的生平,这表明(     

严助

吴人,以贤良对策为中大夫、侍中。

朱买臣

吴人,家贫,因上书为中大夫、侍中。

吾丘寿王

赵人,家贫,因上书为郎,迁光禄大夫、侍中。

主父偃

齐人,家贫,因上书为郎中、中大夫。

东方朔

蜀人,以赀为郎,擅文学。

董仲舒

广川人,以贤良对策得进。

终军

济南人,博士弟子,因上书拜谒者、给事中。
A.察举制是汉朝主要选官方式B.汉武帝时期皇权得到了加强
C.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统治思想D.黄河流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2024-03-1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按照西周至清代都城变迁绘制,根据图片示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史学家。希罗多德开创了一种编纂历史的新体裁——历史叙述体,从而奠定了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基础,他早年曾漫游各地,足迹遍及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帝国的腹地、色雷斯以及黑海北岸的西徐亚等地。“他每到一处总是精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法律、政治以及宗教等,并且不带有任何先入之见,或者任何偏见。”因此,西方学者强调是“希腊人首创了史学”。司马迁第一次汇总古今典籍,“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创建了记叙中国通史的纪传体,这在中国史学上也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两者在史学方法方面同样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相似又宝贵的文化遗产。希罗多德《历史》主题虽然是希波战争,但是实际上叙述的是亚欧非三洲当时希腊人所知历史范畴内的重大事件,例如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西徐亚的历史都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除着重记述了华夏民族以外,还尽可能详细地记载了当时边远少数民族和周围国家的史实。在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等列传中,他以简明扼要的笔法描绘了各族各国的源流和概况。

——摘编自丁燕霞《东西方“史学之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希罗多德和司马迁史学研究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和司马迁共同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