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01次组卷 | 6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汉桓宽《盐铁论》中载:“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罗马史家感叹“人民开化文明⋯⋯丝为大宗贸易,远贩至罗马也”。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汉代(     
A.政府强化对西域的管理B.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C.边疆民族内迁趋势加强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3 . 秦汉时期,虽然国家政权能够动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推行社会治理,但在学术上寻求专制王权合法性的努力一直在进行着,直至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将皇权的合法性追溯到无所不能的“上天”那里。董仲舒的这一理念(     
A.体现了儒学的思辨色彩B.指导了国家的有效治理
C.拓展了法律的实践范围D.迎合了君权强化的趋势
2023-05-02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自春秋、战国经秦至西汉前期(武帝以前),士人一直为游士,其社会角色游移不定。自汉武帝时始,“游士”逐渐成为“儒士”,到东汉前期最终演变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士大夫”。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大一统政局的形成发展
C.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D.选官用人标准发生转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
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
6 .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
2022-09-07更新 | 1632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初设36个郡,后增至40余郡。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103个,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郡管理15个县。这一变化(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根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8 . 据考古发掘发现,西汉前期各地的冶铁遗址规模大都较小,而中期的冶铁遗址,不仅一般规模巨大,而且冶铁工序集中齐全。如山东临淄的汉代中期的冶铁遗址,范围约有四十万平方米。此变化(     
A.说明冶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源于铁制农具在全国的普及
C.反映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是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2023-04-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初置刺史时,刺史的掾属“仅从二千石卒史中择得随员”。到元帝时,出现了“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置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的现象。王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汉代的这种变化表明(     
A.地方势力遭到削弱B.监察官员职权发生异变
C.中枢体制适时调整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2023-04-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财政从“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转而陷入“赋税既竭,不思以奉战士”的窘境。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币制改革减少货币发行量B.盐铁官营加重百姓的负担
C.政府实施主动的边疆政策D.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