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为汉代刺史迁任统计。这体现了汉代刺史制度(     
官员俸禄(石)掌职迁任人数
县令500-1000县内政务15人
公国相2000公国大小事务1人
侍御史600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等10人
谏议大夫600掌顾问应对,为皇帝谋事3人
A.以卑制高的政治理念B.以中央官员为主要来源
C.旨在打击豪强的势力D.注重官员基层治理经验
2024-03-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两汉时期,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内附汉朝,汉政府以博大的胸怀、怀柔的策略,“优其礼遇,厚其赐予”,妥善安置内附部众。这一做法(     
A.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B.标志着夷夏之防的观念被摒弃
C.利于缓和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2024-01-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西汉前期的铁器多没有产品标示或少量以姓氏为标示,西汉中期后各地铁器不仅形制相近,且产品标示也以所属郡国名的简称或编号作为标示,图1中的“山阳二”标示即表示是山阳郡的第二号铁工场制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制铁业政策的调整B.制铁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C.私人制铁业竞争意识增强D.地方郡国取得制铁自主权
4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齐头并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汉族为主体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思想文化的真正统一,也始于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秦王朝,自春秋时期起涌现的华夏 民族融合告一段落。华夏民族自此同属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趋向一致。秦朝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的理想。“书同文”标志着秦王朝统治区域内文字和文化的统一,“行同伦”反映了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一致。这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形成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   “断诸北语,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跟。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并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荣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摘自《魏书》《资治通鉴》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重视“要在中央”,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此期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阶段特征,并以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解读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在东北地区的民族政策与唐代有何不同?从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是余姚博物馆展示的颁布于中华民国廿五年(1936 年)的“官盐”营业招牌,顶部为“两浙盐运使”,左下角为“号开设慈溪丈亭久兴”。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在全国推行是在(       
A.战国B.秦代C.西汉D.东汉
6 .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这些举措(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激化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C.实现了中原与西域习俗一致D.加强政府对东南地区的统治
2023-10-15更新 | 11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主动开始与外国建立起和平友好贸易桥梁。如图反映了当时
A.地方制度的演变B.丝绸之路的开辟C.统治区域的扩大D.民族关系的概况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实行盐铁私营,“吴王专(垄断)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救济穷人),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叛逆朝廷)之心作(《盐铁论.禁耕第五》)。”汉武帝中期,由于多次征讨匈奴,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聚敛财物,奴役贫民),转毂百数(财富百车),废居居邑(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仰仗他们供给物资)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帮助解决)国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公元前119年,桑弘羊等人的鼓动下,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是以万物流通,而朝廷富实。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制赏,皆赡大司农(依靠盐铁专营的机构)。”

东汉时,“式(卜式,人名)既在位,见郡国(全国各地)多不便(以……不便;指责)县官作盐铁,(认为)铁器苦恶(不结实),贾(价格)贵,或强令民卖买之《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概括盐铁官营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秦汉时期,社会普遍认为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董仲舒据此提出君主要“法天而治”,探知天意以便更好地践行天道。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张
A.顺应了社会文化心理发展B.背离了儒学民本思想传统
C.从根本上杜绝了君主专制D.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