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汉书》记载一位16岁登基的青年皇帝在其22岁亲政时有如下抱负:“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以下不属于其为实现抱负采取的统治措施是(     
A.改革军制B.改革币制C.均输平准D.盐铁官营
2023-10-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皆举兵反(汉景帝)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在七国之乱业已平定后,汉武帝依“计”巩固统治,推测其原因何在?
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还有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_____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请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次大规模战争的对手是_______
②西域是指现在的_______
③“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西汉的都城_______
2022-1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4 . 楼兰古城遗址附近发现一个东汉的灌溉系统,沿河道有总闸、分开闸、干渠和支渠,参与修建者除了河西兵之外,还有西域诸国之兵。对于工程效果更有“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记载。这一工程说明(     
A.新疆地区的社会矛盾突出B.丝路开通促进边疆开发
C.重农抑商政策在边疆推行D.屯田促进新疆社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元狩(汉武帝的年号之一)年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乃徙贫民于关(函谷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余)万口”。这一做法(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D.旨在缓解自然灾害压力
6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7 . 西汉元狩二年至元鼎六年(前121年一前111),匈奴降汉后,西汉在其故地先后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各郡建置年代,《史记》《汉书》记载不一,近人考订迄无定说。据此,下列选项对“河西四郡”表述准确的是( )
A.得益于汉武帝开疆拓土B.统治范围存在巨大争议
C.建置年代没有明确记载D.初期统辖于西域都护府
21-22高二下·广东惠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唐西域记》记载,东汉时期,丝绸技术通过和亲传入西域于阗,然而这场和亲在官方撰修的史书上并无记载。20世纪90年代,新疆楼兰出土了一件平纹纬锦,考古学者进而推断出丝绸技术传入西域的时间为公元3世纪。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技术传入西域不晚于魏晋时期B.考古材料无法证实文献记载的真伪
C.官方撰修史书比民间记录更有价值D.古代文献是认识历史最可靠的资料
9 .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汉武帝此举(     
A.体现了“推恩令”效果显著B.推动了江南地区开发
C.顺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是对秦朝“收泰半之赋”的减轻。汉文帝“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至汉景帝二年十三年无田租。汉武帝时更改田制,将各地大小不等的划亩标准(多为百步一亩)统一定为240步一亩,亩的面积增加,而租额大体仍旧,这样田租占亩产量的比率实际上又大大低于三十税一。汉初赋的征收标准为:民年15至56岁,每年出赋120钱,称算赋,为置库兵车马。汉武帝时财用不足,增加了许多名目。汉初规定14岁以下(大多数时候起征年龄为7岁)出20钱(汉武帝时增至25钱),称口赋。《汉书》记载:“武帝征伐四夷,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汉仪注》记载:“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食天子,其三钱,武帝加钱,以补车骑马”,结果“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成年男子为政府负担的徭役,主要有三种:一为“正卒”,指两年兵役,一年在本地,一年赴京为卫士;二为“戍边”,亦为兵役,一生中需赴边疆戍守一年;三为力役,每年在本地从事一个月的无偿劳动,一月期满轮代,是为更役,更卒可纳钱代役,称为“更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赋役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时期赋役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