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徐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汉之前的史学家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多是零星片段,没有专门的民族史记载。司马迁搜集整理作《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六篇民族史传,之后的历代史学家皆承袭其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史学研究不断深入B.民族交融逐步增强
C.强化中央集权需要D.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2023-12-09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建立于儒家“大一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他将六个少数民族史列传纳入到“七十列传”之中,这种视各民族为一体的做法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司马迁还表达了他所处的西汉中期的历史学观念,体现了史学的时代精神,提出“见盛观衰”“承弊通变”,将史学看作探究世界的一种方式,希望在历史研究中得出国家兴衰的一般规律。换言之,他认为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通变”即“治乱兴替”的一般规律。

——摘编自张士民《中国史学思想和历史书写特点刍议》

材料二   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写道:“史学者,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面对西方史学的发达以及日本学术界对西方史学的重视程度,梁启超认为中国史籍虽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却陈陈相因,原因在于“旧史学”造成人们“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他力主摒弃传统的以帝王称号为纪年的方法,设想“惟以孔子纪年之一法,为最合于中国”。关于中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梁启超主张以考古学和人类学理论为依据作相应表述,将中国历史发展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阶段。梁启超的思想将散于各方的势力聚拢起来,掀起了新史学思潮,震动了当时史学界。

——摘编自张越《“新史学”思潮的产生及其学术建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司马迁取得的史学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新史学”的背景及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和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共同之处。
2023-09-02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2023·海南·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009次组卷 | 1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青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有300余年的交汇点,其中对“三家分晋”的描述颇有不同。

材料一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使命。“三家分晋”作为《史记·赵世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主要从成功者赵国的角度进行讲述,但并未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含义。《资治通鉴》则删减了赵家的史料,更多从失败者智伯的角度叙事,并把失败原因归于智伯对儒家标准的背离,即失德与“不仁”。

材料二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停笔。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定名为《资治通鉴》。以下为《资治通鉴》卷首篇节选。


(1)阅读读材料,指出《史记》和《资治通鉴》对“三家分晋”的叙事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黑龙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在“纪传”之外,尚有“八书”——礼、乐、律、历、天宫、封禅、河渠、平准。“八书”概述了自黄帝至汉武时期各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自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无所不述。这能够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实地查访B.治史视野开阔C.推崇儒家思想D.主张政治统一
2023·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制定历法,一方面是“敬授民时”的需要;更重要的一面是历法准确被视为王朝是否顺应天命的标志。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说“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这说明古代历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B.王朝巩固统治的需要
C.历法决定王朝的兴亡更替D.“天人感应”深入人心
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明帝名庄,班固撰《汉书》,称“庄子”为“严子”。师古注:“严子,庄周也。”称西汉的学者“庄忌”及其子“庄助”为“严忌”和“严助”。这说明(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B.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皇帝独尊地位凸显
2023-05-04更新 | 431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2-23高三下·江苏·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造纸术何时问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大问题。下表中的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造纸术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可以反映出(     
出土年份出土情况
1942年内蒙古额济纳河出土了东汉的纸张,纸上有墨色字迹,但词句不甚完整。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还不便于书写。
1974年甘肃省出土了一批东汉纸。纸上残存文字墨迹,可辨出“青贝”等字。
1986年甘肃放马滩出土文帝、景帝时期时期的纸张,上有黑线绘制的山、河、道路等
A.汉代造纸技术发展进步B.东汉纸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西北造纸工艺领先全国D.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到推广
2023·广东深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银雀山汉墓的下葬年代在汉武帝前期,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相狗》《曹氏阴阳》等书籍。在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了5000多枚简牍,内容涉及儒家经传、诸子、诗赋、数术、医学等。这体现了当时(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思想文化的多样性
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延续
2023-04-21更新 | 643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头顶凹陷)”。但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孔子则是一个纤瘦且风度翩翩的儒雅男子,头顶与常人无异。关于孔子形象的描述(     
A.前者建立在史料整理基础之上,故更加可信B.后者作为重要的一手史料,其描绘相对真实
C.两者受时代的影响,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D.两者离孔子时代较远,描绘不出真实的孔子
2022-12-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二)(11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