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对外贸易发达B.民族交融C.民族政权并立D.士族政治
2022-10-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攻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北魏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2022-10-14更新 | 658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4 .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2022-09-08更新 | 1293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65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2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末,王室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始终未取汉献帝而代之。曹操薨,汉献帝下诏退位,禅让皇位于曹丕,后者故作推辞,“三让”后方答应接受,是为魏文帝。得知曹丕即位,刘备亦自称皇帝,仍用汉的国号。这表明
A.曹氏父子尊崇汉室B.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曹魏实力强于蜀汉D.正统观念影响深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2022-05-31更新 | 1017次组卷 | 5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A.画像砖主要反映贵族们的日常生活
B.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C.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D.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融入到汉民族
2022-05-11更新 | 23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该时期流民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导致了西晋政权的灭亡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激化了北方的人地矛盾D.反映了政权的频繁更迭
2022-04-0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国时期,东吴在与魏、蜀军事对抗的长江沿线实行屯田制,各级将领在其防区内组织军士及家属经营屯田,兴办水利工程,使之立足于江东70余年,“地方几万里,带甲将百万”。东吴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
C.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D.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