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哪些创新发展?
2023-10-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写出材料二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相制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2023-09-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政府规定官员应按品级占田:“其官员品第一至于九等,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同时,还规定了编户民所占土地的数量“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等。这一土地制度(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发展B.以重建小农经济为目的
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     
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江南地区的统一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
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夷”“夏”政权均以“正朔”自居,斥对方为“闰位”。汉族政权从夷狄血统出发,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藐视异族文化,以此促进政权统一,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内迁诸族则以儒学为中心,抓住先秦以来夷夏之辨的文化意义为统治合法性寻找依据。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       
A.确立了同源共祖的意识
B.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体现了华夏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拒斥
D.客观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设立云南郡,派官员进行管理,他们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蜀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任用当地土著治理地方。这些措施(     
A.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B.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开创了中央管理云南的先河D.稳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10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

——岑仲勉《隋唐史》

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

——摘编自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


(1)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