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晋时期,“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后,大批人口从中原地区外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B.开启了经济重心转移
C.造成中原人口大量锐减D.呈现由政府组织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晋初年,晋武帝惩曹魏孤立之弊,大封同姓王,多达27人。这些王多担任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掌握军政大权。这一做法(       
A.壮大了门阀士族的力量B.实现了巩固统一的目的
C.改变了刺史的原有职能D.埋下了宗室动乱的隐患
2024-04-10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至西晋时期,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始终位于临淄。西晋末年,前赵大将曹疑占据临淄,“疑以临淄城大,地平难守,乃于城东南四十里尧山之阳筑广固城”。东晋末年新筑东阳城,后又有南阳城。广固城和东、南两阳城均是现代青州城的前身,青州在南北朝隋唐时代始终作为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宋金元时代济南城的发展令人瞩目,明代洪武九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迁至济南,可视为统治者在行政上对济南中心城市地位予以最终确认的标志。

材料二


   

材料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嘎《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的转移进行合理解释。
2023-04-28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A.构建和谐社会B.实现国家统一
C.坚持以民为本D.追求天下大同
6 . 饮食在汉赋中主要作为礼制的承载体出现,描写饮食的作品数量较少;而到曹魏时期,邺下文人集团则有大量的饮食诗文,且关于饮食的描写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时期
A.礼制已失去其政治功用B.个体生活受到关注
C.知识分子志向发生转变D.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2022-05-08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7 .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史书编撰的体裁与体例类型多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史书编撰体裁与体例(节选)   

史书体裁与体例内容
《春秋》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顺序逐条记载史事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春秋时期史事
《国语》国别体: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顺序分国别叙述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
编撰体裁虽是国别体,但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对各诸侯国的史事
《史记》纪传体通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通典》典制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以制度分门立目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制度史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注:体裁是史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学案、评论等,体例则是史书的内部结构。


请你以一名史官的身份,就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或某一阶段编撰一部史书,说明你的史书撰写体裁与体例,并概述史书的内容。(要求:书名明确,准确说明体例与体裁,内容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3-06更新 | 32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8 . 西晋咸宁元年诏曰:“出战入耕……自古之常……今以邺奚官奴婢著新城,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东晋元帝为晋王时规定:“非宿卫要任,皆宜赴农,使军各自佃作,即以为廪。”制定以上措施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经济与边防危机日趋紧迫
C.阶级矛盾严重威胁统治D.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2024-02-05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东周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B.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
C.盛唐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D.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2023-02-14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先秦以来的观念认为,华夏居于中原,是天下的主导,夷狄处于边缘,为华夏的从属。十六国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通常以“中国”“华夏”自居,将东晋斥为“南裔(夷)”。与此同时,南方政权通过礼制改革,逐步树立“建康”为天下中心的观念,修订了“中国”的地理坐标,以南朝为“中国”。这些现象有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推动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奠定统一的社会心理基础D.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