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与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23-24高三下·全国·期中
1 . 中国南方地区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也。

——《宋书》

材料二: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尤其是南方表现突出。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候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2024-04-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训练专项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朝刘宋建立后为加强地方监察,临时委任出身低贱的典签为耳目,行使地方监察职能并给予很大的职权对诸王、刺史的不法和谋异行为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由于典签地位显赫,地方官员往往谈“签”色变。《南史》载:竟陵王萧子良尝问众曰:“士大夫何意诣签帅?”参军范云答曰:“诣长史以下皆无益,诣签帅便有倍本之价,不诣谓何!”随着位卑权重的典签权力的膨胀,其封建官僚的腐朽性也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常常以权谋私掠取经济利益,如齐武帝永明八年,兖州刺史西阳王萧子明的典签刘道济“赃私百万”。又永明九年典签何益也是利用职权贪赃百万。在君主的授意下,典签在监察活动中常常超越权限干政。典签活动最盛时的南齐,由于各地刺史的职权被典签干预,分割无法发挥其正常职能,造成了严重后果,南齐高宗萧鸾对典签之弊深有体会,于是下诏:“自今诸州有急事,当密有奏闻,勿复遣典签入都”,典签地位开始下降。至梁中叶、陈朝,典签失去了君主亲信监察官的身份,并恢复原来的文官职守。

——改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41卷齐纪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典签制度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典签制度衰落的原因。
2024-02-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3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汉间湘江流域各郡户口增长表

郡名户数口数
公元2公元140倍数公元2公元140倍数
长沙43470255854588.58%2358251059372449.22%
零陵210922122841006.47%1393781001578718.61%
武陵3417746672136.56%185758250913135.08%
桂阳28119135029480.21%156488501403320.41%
豫章67462406496602.55%3519651668906474.16%

——《续汉书·郡国志》

材料二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汉时期湘江流域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历史时期,围绕“人口状况与社会发展”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图4是古代中国六大古都的分布。

——整理自刘军等《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水与流域文化》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变迁的因素。
2024-01-23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大题06 变化、趋势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63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不即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李华遷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的工具)”。汉以后长江流域的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摘编自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纵横】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思考】根据材料说一说东晋户籍制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023-11-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