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孝文帝本人对经学颇有研究;因此在写作诏令文时多引用《诗》等经典,常以周王朝比较北魏王朝:对于官吏,又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逐步成为主流思想B.官员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C.儒家文化影响国家治理D.统治者复古改制的理想
2024-03-02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零模)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中国通史大师课》某一章的目录名称。该章的标题是(       
第五节   “八王之乱”
第六节   “超级导演”王导
第七节   犹有诗酒雅集
第八节   “菩萨皇帝”萧衍
第九节   陈朝兴亡
第十节   五胡归华夏
A.盛放的时代:百家争鸣B.波澜壮阔的大汉
C.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D.不可忽视的五代十国
2024-0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3 .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2024-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迁都洛阳好,举目眺黄河。胡地民风殄,汉家文教播。三长制谐和。本已尊孔子,何为崇佛陀。”该诗提及的帝王是(     
A.秦二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北魏孝文帝
2024-01-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迎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材料二   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

——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化逐步发展,兼收并蓄。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í)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服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序号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4)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2023-11-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B)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孝文帝改革(     
评价出处
礼俗之叙,璨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魏书》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廿二史札记》
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B.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C.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D.调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西晋江统《徙戎论》

刘聪(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北魏建立与统一后,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游牧民族的威胁;统治面临危机,为此,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以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均田制租调制,迁都洛阳,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兴学校,祭孔子等一系列改革,以巩固统治。

材料三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冯太后、孝文帝改革性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其民族交融的特点?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及影响。
2023-07-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1)观察上述文物,按照出现的时序排列是。
(2)图⑤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上的纹饰内容与哪种宗教密切相关?
A.道教   B.基督教   C.景教   D.佛教
(3)请你再列举两个关于图③所处朝代的政府巩固边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人公昭君和文成公主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   D.强化边疆治理
(5)图②大元帝师印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图中哪个地区而赐予当地高僧的封号?(A、B、C、D见下图中国地图简图)。

(6)下表所示为辽代部分皇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记载出处
(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史》
(辽)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辽东行部志》
A.宋辽之间的冲突逐渐消失   B.契丹人坚持民族本位观念   
C.辽国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D.汉文化对契丹人影响较深
(7)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胡虏、匈奴”是指哪个民族。
A.党项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2023-01-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教”(用诗歌教化)传统自《诗经》以后逐渐形成,而魏晋文学则表现出消解“诗教”的娱乐化倾向。造成古代文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A.社会环境的变化B.佛道文化的冲击
C.门阀政治的黑暗D.经济重心的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