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士为托(拓),谓后跋.放以氏:”这体现了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B.民族交融的不断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2021-03-08更新 | 45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上述做法体现了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B.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2020-11-25更新 | 752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从图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②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2020-09-18更新 | 1054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398 年,拓跋珪采用汉臣建议下诏“给内徙新户耕牛、计口授田”,并“迁都平城, 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这些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推断
A.鲜卑族完成了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转化B.拓跋珪开创少数民族采用汉制的先河
C.孝文帝沿用前人做法而无创新之处D.民族交融成为当时黄河流域的趋势
2020-07-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材料一   竺可桢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于1972年撰成名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从总体上勾勒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绘出“五千年来中国温度变迁图”,从其所绘温度曲线图看,中国古代主要有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



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实线)与五千年来中国温度(虚线)变迁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上图 A、B 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相似点。

材料二   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 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 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三   诸地广人稀之处,官借人种莳。后有来居者,依法封授。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还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

——杜佑《通典食货田制》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上述文中移民类型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历史作用。
2020-07-0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2020-05-13更新 | 1073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我国古代“民族交融”一词的内涵是
A.迁移、杂居、互通婚姻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扬长补短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摆在面前的就是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汉化,第二个是不汉化。不汉化的结果就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但汉化的结果还有你吗?所以为什么(少数民族政权)无百年之运,你汉化就跟我们融合了,还有你吗?

——《袁腾飞讲中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汉化是总体的趋势”,据材料一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2)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的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被称为“盖世英雄”和“千古罪人”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政权汉化的本质有何认识。
2019-12-0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北方实现统一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C.民族矛盾尖锐D.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10 . 民族交融

材料: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始终是双向进行的。这种双向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对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被汉族文明吸引后,便会加速其由质而文的历程;而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利于汉民族摆脱上层社会纤弱庸俗的颓废风气,转而呼唤粗犷和刚健的气质,开始了由文返质的变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逐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别,加速了各民族的文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采民《民族融合与隋唐之际诗风的嬗变》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024-01-2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