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融合
B.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北方游牧民族转向衣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进程加快
2023-04-19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补习班)历史试题
3 . 《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主人公身上兼具英雄气概与女性特点,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又反映了耕织生产、礼乐文明和家国情怀。这说明(     
A.商品经济为市民文化增添色彩B.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英雄气概
C.民族融合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D.封建化改革深刻影响北方民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书》记载:前燕创立者鲜卑落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黄帝部族称号),后秦创立者光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舜帝部族称号),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居幽、翔。”这些政权创立者此举旨在(     
A.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B.推动民族交流融合
C.构建其政权的合法性D.证明华夏文明先进
5 . 《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
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
2023-02-12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B.思想观念具有完全一致性
C.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认同D.各民族之间隔阂已经消除
2022-12-28更新 | 53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重庆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林武术讲究内功修炼,奉行“禅武合一”的修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术。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迅速从马背上下来,依照周代进行射礼、讲武和田猎等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多元文化交汇融合B.内外兼修的外域习俗盛行
C.文武并举宜威天下D.崇尚周礼的复古逆流出现
8 . 某学者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规律,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序号规律
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了民族间的杂居错处
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使民族交融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民族交融既有统治者的强迫同化,但更多是各族的自然交融
内徙诸族相继建立政权及其灭亡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之—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B.使君主专制统治受到了冲击
C.动力和途径呈现多元化D.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     
资料出处
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在河西“务农桑,修邻好”。《晋书》
前凉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引甘泉修阴开渠”“堰水溉田,人籁其利”。《汉唐西域与敦煌郡大事记简辑》
前秦王苻坚在“建元之末,徏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徏七千余户”。《晋书》
A.农业讲究精耕细作B.与内地经济交往不断
C.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书》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断代史。该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李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A.曹丕B.司马炎C.拓跋宏D.李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