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
1.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B.联合突厥
C.对抗契丹D.击退女真
2.某同学笔记上出现下表,他记录的是
A.平王东迁B.光武中兴
C.诸葛亮治蜀D.孝文帝改革
2017-10-1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7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2 . 3世纪到9世纪,长城两边民族融合的进程中,汉化程度最深的民族是
A.鲜卑
B.吐蕃
C.女真
D.党项
2017-10-02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宝山、嘉定、青浦)四区2017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据考证,“元”作为姓氏,其中一部分人来自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族鲜卑族的拓跋氏。这种状况开始于(   
A.西汉武帝时期B.东汉光武帝时期
C.北魏冯太后时期D.北魏孝文帝时期
2016-12-13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年上海黄浦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在下列有关洛阳城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处应填( )
A.平王东迁/孝文改制B.高祖建汉/南陈建都
C.周室初立/黄袍加身D.成王东迁/王莽改制
5 .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了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他将都城迁到了(   
A.北京B.长安C.洛阳D.建康
7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6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6历史试卷
8 . 史书对某人的评价“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汉族礼冠),祛毡裘而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某人是( )
A.曹操B.诸葛亮C.孝文帝D.李世民
2016-11-2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闵行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历史卷
9 . 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
A.魏、北魏、东魏、西晋B.魏、西晋、北魏、东魏
C.东魏、西晋、魏、北魏D.西晋、魏、北魏、东魏
2016-11-27更新 | 771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历史试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对孝文帝改革的(     
A.客观表述B.客观记载C.客观评论D.主观评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