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感,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唐)《法曲》

材料二: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百夫长,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

——杨炯(唐)《从军行》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宋代以来的民间俗语

材料三: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据《水浒传》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材料二反映出唐宋两代军人地位明显不同,这也是时代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这两个时期加以说明。
(3)据研究,明代中后期,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材料三中梁山好汉豪爽使用银子的情节却在《水浒传》多次出现,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3-11-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长城是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多次修建长城的高潮,也有的朝代选择罢修长城。

史料出处
(秦朝)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汉》《新书·过秦论》
(唐朝)己未,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李世民)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俱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达修障塞乎!”司马光(宋)《资治通鉴·唐纪九》
(唐朝)自突厥颉利破后,请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特军中郞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吴兢(唐)《贞观政要》

材料二   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长城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但它的核心思想和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应该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这是一体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个时期对其修筑长城或罢修长城的做法进行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城的当代价值。
2022-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3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唐朝的部分研究资料

史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怀集县庸调十两银饼

后晋·刘昫、赵莹等:《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杨炎传》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藏,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距今1200年

唐·白居易《赠友》:“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新唐书·食货志》:“……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律疏议·卷四户婚律》

戴建国《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4月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出土,唐陶画彩胡人俑

洛阳博物馆藏,洛阳龙门唐代安菩夫妇墓出土,东罗马帝国金币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敦煌吐鲁番文书P.3644号“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相关记载

敦煌吐鲁番文书P.3354号《唐天宝六载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

Denis Twitchett《唐代财政管理》,1963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辽宁朝阳唐蔡须达墓出土,唐代丝囊骆驼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明天启年间出土,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

——据相关资料整理

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研究资料,自主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说明选题意义,并拟定简要的研究提纲。(要求:主题明确,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所选参考资料应密切联系主题,作答需写明所选资料的序号)
2023-05-10更新 | 52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册府元龟》中所记载的唐代开元年间东北部分部族海产贡物统计表,据表可知(     
部族名称史料记载
大拂涅靺鞨遣使献鲸鲵鱼睛、貂鼠皮、白兔猫皮
渤海靺鞨
(忽汗州都督府)
遣使献鲻鱼
遣使乌那达初来朝献海豹皮五张
遣使献貂鼠皮、昆布
A.唐朝对东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B.东北地区处在原始渔猎阶段
C.中原与东北地区互市贸易繁荣D.政府羁縻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2024-04-01更新 | 333次组卷 | 6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撰写了《史通》,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中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于司马迁,他高度评价了其立言不朽、纪传体的开创以及广博的史料功夫,同时,也对其《史记》进行了广泛批评。指出纪传体“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并进一步批评“《史记》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他反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理由是:“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盗贼,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司马迁的评论有许多天命思想,刘知几提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

——摘编自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材料二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历史时间观,并归纳刘知几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伊吾军上西庭支度使牒为申报应纳北庭粮米事》是目前较为完整记载东天山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的一件文书,记载了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伊吾军每年纳给北庭粮4000石、伊州仓197石、自留3646石。由此可推知(     
A.屯田为唐朝经营西域奠定物质基础B.天山地区从唐朝开始属于国家管辖
C.节度使的设置为唐朝衰亡埋下隐患D.文书史料是研究边疆史的主要资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唐朝常见的一些现象及唐朝的部分政策介绍。

现象政策
契丹人李光弼,尝谓,“吾乃祖本汉将,辱于单于之庭”,“壮士当建功大国”法律规定:“熟户既是王人,章程须依国法。”
突厥族出身的将领李怀让攀附汉将李陵为其先祖,认陇西为其郡望法律规定:“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器户也。”
突厥贵族出身的阿史那忠,说其“克承大禹□□□□茂业”,又说“今为京兆万年人也”太宗说:“不必猜忌异类,益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安兴贵家族本是中亚的粟特人,却被说是“轩辕帝孙,降居弱水,安息王子,以国为姓”制定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制度。在赋税、徭役等方面,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
在唐为官的高丽人泉男生篡志载其为“辽东朝鲜人”,后裔泉毖墓志中则载其为“京兆万年人”大量任用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到政府任官,并给予他们很大的权力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保留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有制度、风俗习惯、生产和生活方式,允许酋长之位世袭
内迁的突厥阿史那氏改为史氏,回纥人唱没斯改名李思忠,等等制定宽松的宗教政策.允许各种宗教在境内传播,以满足不同民族和人群的宗教信仰需求

注:熟户,指汉化的外来或少数民族人口;王人、即政府管理下的编户齐民。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主题明确,契合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朕亲自送于郊外。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

史料二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贞观政要》


(1)史料一表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2)史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是什么?
9 . 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来源
买卖
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约43件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约93件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2021-05-07更新 | 64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唐朝有关“茶”的记述。由此可知唐朝
对唐朝时期茶的描述出处
自邹、齐、沧,標,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顺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
九日,到郑州……遂于土店里任吃茶。语话多时。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
巩县陶者多为光偶人。号陆鸿新。买数+茶昌得一鸿渐,市人活茗不利,辄灌注之李肇《唐国史补》
A.中日茶文化交流频繁B.茶具的价值高于陶器
C.饮茶已成为普遍现象D.政治时局影响了茶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