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据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湖北某地一名崔姓农民,“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同时,江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农民家庭:他们“涸湖池取鱼,获龟犹倍多,悉刳其肉,载龟板至江陵鬻之,厚得金帛”。这些现象的出现(     
A.说明了多种经营方式的普及B.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C.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D.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贵州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太平广记》载:“(唐)裴玄静,缑氏县令升之女,鄠县尉李言妻也。幼而聪慧,母教以诗书,皆诵之不忘。”《旧唐书》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同时,唐代酒肆的经营者大多是妇女,如“洛阳郭大娘者,居毓财里,以当垆为业”。这些可用于说明唐朝时期(     
A.民族交流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B.平民妇女通过经商提高了社会地位
C.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的普及使女性可以接受教育
3 .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     
A.体现灵活务实的统治理念B.说明唐王朝重视基层治理
C.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024-05-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作物种植与经济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表:

时期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
汉唐时期“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
“海”姓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
宋元明清时期“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

——摘编自《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材料二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时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海”“番”农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现象的原因。
2024-04-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史料1

史料2   

材料二   东汉时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跟汉人杂居,学习农业生产,与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大多也还保持部落组织,保留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到了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族和羌族等族共有几十万人。

西晋末年,由于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也先后南下,逐渐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据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如此多的百姓来到了长江一带,使长江地区迅速变成我国另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南方也得到了极快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中国民族关系十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2-2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平王末年,周朝最终衰弱。戎人迫近华夏,从陇山向东直到伊水、洛水,处处都有戎人。这时候,渭水上游有狄、螈、邦、冀之戎,泾水北边有义渠之戎,洛水有大荔之戎,渭水南岸有骊戎,伊水、洛水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水上游西面有蛮氏之戎。在春秋时代,戎人偶尔进入中原,参与华夏各国的盟会。

——摘编自《后汉书·西羌传》译文

材料二   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非戎狄为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2024-02-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一些地主或官僚在外地购置产业,被称为“寄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多买田伊洛陆浑之间,凡十余处。”唐代法令有“如数处有庄园,亦每处税”的规定。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均田制得到有效维护
C.藩镇割据现象愈演愈烈D.封建庄园具有封闭性
2024-01-16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贵州)- 2024年1月“九省联考”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旧五代史》载:“(后唐)闵帝嗣位⋯便延访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于致理。”后汉隐帝与臣子讨论德政,臣下劝其读《贞观政要》;后周杜良曾撰《唐文皇画像记》,强调唐太宗统治中“仁义”的重要性。这说明,五代十国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B.盛唐政治遗产被认同
C.华夏认同观念由此萌生D.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2024-02-19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简表

民族关系

边疆管理

突厥:贞观初年击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击灭西突厥;744年唐朝联合回纥、葛逻禄等平定后突厥汗国。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吐蕃: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藏;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唐蕃之间基本停止纷争。
南诏:13个王中有10个经唐朝加封,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后期南诏不断进犯。
东北: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据上表推知,唐朝时(       
A.各民族交流交融进入新阶段B.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边疆各族
C.华夷一家观念取代夷夏之辨D.内外政策深受民族关系影响
2023-12-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10 . 唐朝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时期。为了探究唐代农业发展的状况,某学习小组搜集整理了两组历史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就对大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据《贞观政要》卷八整理

《唐律疏议》规定“诸盗决堤防者,杖一百”,其中“失时不修堤防”条云:“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

——据《唐六典·将作·都水监》整理

考古工作者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发现圆形容穴295座。大的窖穴能储粮一万数千石,小的也能储粮数千石。其中有一个窖穴还存留着唐代储藏的已变质炭化的谷子,据推算,这堆谷子在当时储放时约有50万斤。

——摘编自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含嘉仓的发掘》


(1)材料一、二分别可以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唐朝农业发展的认识?
(2)材料一、二作为探究唐代农业发展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2023-12-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