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史籍不会刻意留存某些个体生命的生活痕迹,作为地下文物的墓志则寄托了生人对逝者的哀思。墓志常以固定格式记述墓主人的出身、经历、仕宦或家庭生活等内容,末尾以铭文对墓主人的一生进行概括,故又称“墓志铭”。唐朝开放包容,各族人士寓居中土,甚至终老华夏,他们的墓志书写透露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真实细节。

墓主人民族墓志主要内容
何文哲粟特人任职禁军,救君主于危难。
康君粟特人金鞍宝马,去来三市之傍;绥颊高谈,出入五侯之第。陆大夫之宴
喜,愿得分庭;孙丞相之招贤,方齐置驿。
米继芬米国人其先西域米国人也,……终任官为左神策军故散副将、游骑将军、守左武卫大将军同正兼试太常卿。……信行为远迩所称,德义实闾里咸荷。
安思温粟特人儒释二门,特加精意。篆隶得回鸾之妙,庄周自天性之奇。

——摘编自蒋爱花《四海同风;墓志所见唐代的民族交流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上唐代墓志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唐代墓志具有的史料价值。
2024-05-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学习唐代中央政府调节粮价、储粮备荒的常平制,推动《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从而为美国经济复苏立了大功。他把“常平”翻译为“cvrr-normal”, 该词至今仍常出现在美国经济法规中。这表明(     
A.常平制度指导罗斯福新政B.大陆法系吸纳中国智慧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D.经济增长依赖宏观调控
2024-04-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开元年间,朝廷所需丝织品多取自河南、河北,当时河南的丝织业水平首屈一指,其次为河北,淮南、江南的丝织品难以与之匹敌。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丝织品转而取自淮、浙等地。这种转变源于(     
A.长途贩运得到发展B.中央政府实力萎缩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贞观初年,唐朝灭东突厥汗国后,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吴忠)、东至幽州(今北京)的沿长城地段,并在该地区实施羁縻府州体制,仍以原来的首领充任府州都督等,他们有觐见皇帝、贡赋版籍的义务,但实际事务归政府掌握。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唐朝因地制宜的地方管理政策B.旨在推动突厥族的封建化进程
C.呈现出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趋势D.便利于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对女性而言是一个相对宽容的时代。她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女子结社的活动。唐代女子可以女扮男装,可以骑马驰骋,甚至参与到政治和军事领域。这反映了(       
A.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B.男女社会等级地位平等
C.唐朝社会风气包容开放D.女子参政得到广泛认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泼寒胡戏原是一种西域的风俗性乐舞。在寒冬季节,表演者面戴兽具赤膊结队而舞,互相泼水投泥,以求驱鬼祈福。武则天时传入中原地区,后逐渐成为群众性的游乐活动。政治家张说上疏唐玄宗,奏请禁演泼寒胡戏,“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汩泥挥水,盛德何观焉?”玄宗纳其言,泼寒胡戏逐渐绝迹,但其艺术元素被唐人吸收与融合,形成新的舞蹈和乐曲。据此可知唐朝(     
①民族政策逐渐趋向于保守                                   ②社会习俗具有排他性
③艺术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 .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振奋的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摘编自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1)材料一描述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出现该盛世景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9 .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太宗深然其言。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和王圭的对话所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分析“太宗深然其言”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治国理政观对唐代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