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互为挹注(挹注:以有余来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室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等措施,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亡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朝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西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四   (西晋)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民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在西晋灭亡之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大多逃难到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逐渐繁荣。

材料五   唐朝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时间639705740754
户口数目300615841918

——摘编自《中国人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的做法是要解决什么制度的弊端?此后的哪一措施达到了贾谊的目的?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方向。其积极影响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五,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022-0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三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指出诗中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墓地遗址,并对部分墓地进行了发掘。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是唐朝时期。下图为发掘的墓葬和出土的部分文物。

流行中原地区的斜坡墓道墓 铺有满绳纹地砖的砖室墓(满绳纹地砖流行于隋与唐初)

偏室墓(出土了陶单耳罐、萨珊波斯银币等文物)



四种十二生肖铜镜 “上方作竟”龙虎蚊纹铜镜 铜镜铸有铭文:“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口”《口为未能识别的字)

萨珊波斯银币的正面与背面 开元通宝钱币

金戒指戒面兔形图案 瓜棱珠大耳环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材料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中国人口史》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020-08-2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唐书》的宰相世系表统计,唐代宰相共有九十八姓,其中有十一姓不是汉姓。由此可知,唐代
A.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制度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D.重视对权力的分权制衡
7 . 学者王洪军根据相关史料,统计了唐朝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
A.北方水利技术明显领先于南方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政府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D.南方政治环境更安定
2020-09-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1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9世纪的广州依据人口数量统计仅为当时中国的一座中等城市,居住该地的外商竟超过12万人。对这一现象,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坊市制严控商业活动群体及区域B.广州是唐朝时期重要的海港城市
C.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经济重心的南移改变了人口分布
9 . 如图1、图2、表格分别是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分布示意图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唐朝元和年间府州县数量统计情况

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共计
212122

2113
2729192933192513873330
13519611017416160532471893141551
总计16422613120419681652982293881894


(1)指出图1的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与图1比,说明图2秦朝行政区划体制的意义。
(3)比较图2和表,说明如表反映出唐朝行政区划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2-14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统计古代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唐代妇女经商情况,大约有32人,其中未见家人记载的妇女19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不详者6人,从事其他经营3人。由此可推断
A.唐代妇女经商成为普遍现象B.唐代妇女经商范围广种类全
C.唐代妇女经商不占主导地位D.唐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