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工商业分布图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材料三   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工商业分布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商品种类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趋势。
2020-05-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对目前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有何认识。
2021-0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崇真中学和乐余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根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带来血与火的突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从下面几个事件找出符合观点的相关事件并进行分类。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党锢之祸   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材料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自从产生以来就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一经形成,就能够不断地吸收、消化异质文明。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不断吸收、消化各异质文明的过程。曾有许多游牧部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原人被迫接受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少数民族政权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封建化。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宋元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封建化”。
2021-01-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
2020-11-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商人群体在唐宋时期实力不断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唐宋商人群体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中国社会特点,即其是在国家管制的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唐宋时期受各种经济规制的限制,商人发展轨迹逐步同化为官商模式:有官商背景的商人财富增长迅速,众多小商人谋生艰辛。中国商人为了在官商模式的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不得不成为政府部门或官员寻租活动的积极响应角色,或将自己的社会身份从商人向官吏转化。最后,商人群体与官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旧体制、旧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因此,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中国古代富民社会没有顺利地向市民社会发展演进。

——摘编自张锦鹏《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人口的主体是私营工商业者,他们是市民阶级的中坚。封建国家或贵族插手兼营工商业的情况很少,因为经商是降低身份,这种偏见直到旧制度结束以前在贵族中是根深蒂固的。随着市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加剧,西欧工商城市速成为封建势力的对立物。市民阶级为了反抗其野蛮统治,排除其经济干扰,展开了坚持不懈的反封建斗争。从十一世纪起,在意大利、法兰西南部和贝亚恩,商人阶级在某些地方通过选举共和总裁、执政官或主教而取得了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或者以一种咨询资格而参与城市的行政生活和财政管理。应该说其斗争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取得了相当实质性的成果。

——摘编自杨师群《宋代城镇工商阶层述论一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商人群体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市民阶级与唐宋商人群体有何不同。

7 . 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生产工具大为改进,耕作技水也有很大改进。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造船业也相当发达,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比以前增加不少……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南海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由于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唐政权便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加强管理。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早的组织,我们所见到的史料记载,就是唐宋时期出现的“行”。……这一时期形成的“行”,还不能认为它是工商业者保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到了宋朝,《都城胜记·诸行》中明确记载说:“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到了明清时期,“行”已经不是工商业者的主要组织形式了。他们根据自己商业活动的需要,通过各种关系,组合成有一定业务联系的组织,比较普通的形式就是“帮”,也称“商帮”。

一一摘编自王兆祥《中国古代的商人》

材料二惟思泉贝之流通,每与人情之萃涣相表里。人情聚则财亦聚,此不易之理也,矧桑梓之情,在家尚不觉其可贵,出外则愈见其相亲。我五邑之人来斯地者,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人情可谓聚矣。则展成莫价生财之所,何可少缓须臾,而不亟为图谋乎?且会馆既立,五邑仕宦经过此邦者,皆得以瞻拜明神,畅叙梓谊。而在此经营者……数千里水陆平安,生意川流不息,皆聪明正直依人而行之明验也。

一一《嘉应会馆碑记》

材料三会馆等作为同乡的地域性组织,因其活动范围和能力受到限制,而不能适应和满足当时商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了,所以这时期大批公所纷纷出现。据统计,截止到清末,各地都有公所建立。在名称上,公所大都是以行业命名的,如木业公所、纸业公所、蜡烛业公所等等。也有以地区命名的,实际上也是同业的组织,如苏州的江镇公所,是剃头业组织;七襄公所,是丝绸业组织;等。由于公所是以行业为基础组建的,行业一般划分是很细的,所以公所一般也以具体的行业专业为主而建立,不像会馆笼而统之地包括一个地区任何专业的商人或包括一个大行业下所有的商人。

——摘编自王兆祥《中国古代的商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行”的性质及其后来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馆的社会功能,并分析公所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人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

2018-05-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火箭班)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3-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处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会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哥伦布之后所发生的的历史,不啻一个新世界的形成,这是两个旧世界相互碰撞的结果。到16世纪80年代中期,大帆船贸易兴起还不到10年,月港(今属福建漳州地区)已经是全球最重要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的月港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郊区。唯一遗存下来显示其昔日辉煌的是一座三层的六角形塔楼,不久前我去参观时,塔里到处可见流浪汉住过的痕迹:肮脏的毯子、空的方便面包装袋和色情杂志。站在塔顶,我只能看到一间印刷厂、冒烟的垃圾堆和长长的矩形菠菜田与烟草田。编年史上描述的舢板船“鳞次栉比”的码头,几乎都已经空了。只有地理形态没有改变:海港外是台湾海峡、台湾以及南海。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对我们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