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区域时间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北方的经济实力迅速下降B.南方人口总数接近北方
C.南方经济呈日益发展趋势D.南方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2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见下表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3 .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日公开平等,二日竞争择优,三日量才使用,四日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124日人才交流网

材料四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五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材料六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中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3)从材料四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4)根据材料五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六中的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4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西藏(  )
时期 机构或重大事件
唐朝文成公主和亲
元朝 宣政院辖地
明朝乌思藏都司
A.和亲是交往的主要形式B.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
C.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D.注重藏族上层人士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包容、适应融合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

1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
21849年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
31859年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
41863年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
51871年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
61895年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
71899—1904年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81903年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
91909年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

(2)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1-02-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有何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四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有何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2020-11-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走向衰亡篇)

材料四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9 . 下面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