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学者孙英刚在其新书《隋唐》系列中提炼出五大关键词:“世界主义”“佛教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其中与“贵族政治”有一定关联的是(     
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租庸调制
2023-12-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与内容。由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

常科

特科

孝廉:察举孝子廉吏

贤良方正;选拔公正、敢于直言之士。

茂才(秀才)选拔奇才异能之士

明经:选拔通晓儒家经典之人。


明法: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

A.提高了官员的综合素质B.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C.铲除了特权阶级的根基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3-1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初建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事权分立,相互之间时常推诿扯皮。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于门下省设置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此举旨在(     
A.弥补分权弊端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丞相权力D.减少财政开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两税法首先从唐朝廷的直辖地开始实施,接下来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进而向其周边推广。固定税目和税额使藩镇很难随意地扩大征税的范围。这使得在赋税收入方面,中央占据了优势地位。材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取消了租庸调和杂税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起到抑制藩镇的作用D.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正副宰相称号虽各不相同,然其在政事堂议政的发言权和职责是相同的。这一制度的实施(     
A.减少了行政摩擦B.迎合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C.扩大了选才范围D.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合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阶层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儒学独尊D.完善了官员选拔
7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25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9 . 唐朝前期,户籍多记有“计布若干”“计麻若干”“计租若干”(各写一行),不计户等只计课否,一人一行、男姓在前;而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户籍中,只保留“计租若干”或全部略去,户等、课否均录,且不再采用一人一行的录入方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府赋税征收范围得以扩大B.赋役征收种类发生变化
C.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已崩溃D.户籍的财政性功能削弱
10 . 下表为四朝门下省诸局情况表。下述材料突出反映的论题是(     
朝代门下省诸局
公车太官太医骅骤厩
北齐主衣尚食尚药殿中斋帅领左右
隋文帝御府尚食尚药殿内城门符玺
隋炀帝符玺
注:隋炀帝时,六局仅留符玺局,其余都被移出门下省,另外组成殿内省负责皇帝生活起居。
A.中央机构趋向专门化B.古代社会生活进步
C.士族的社会地位降低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