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唐代科举考试前,考生们会遍访京城权贵,送上自己的文集,希望以文采打动对方,这就叫“行卷”;临考前,怕人家忘了自己,还要再送一次,称为“温卷”。这些活动都是公开的。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       
A.有待进一步完善B.重视公平公正C.深受门第的影响D.盛行腐化之风
2024-03-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玄宗时,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以“素有宰相望”拜相,唐肃宗时以其“素有重名”,深得倚重。后来房琯经常称病,不肯上朝,常与人谈论佛道虚无之事,受到舆论的非议,终被贬为太子少师。材料表明唐朝(     
A.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B.社会舆论影响宰相选任
C.恩荫制度依旧广泛盛行D.佛道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2024-03-14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B.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C.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D.废除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初,在高宗时做到宰相的十一人中,明经擢第者二人——裴炎、张文瓘,二人均为中高级官吏子弟;进士及第的有九人,其中真正寒士出身且父祖也没有官位的,只有郭正一、高智周二人。这一现象体现出,唐初(     
A.士族影响并未消退B.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取士发展较快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中后期牛李党争不断,在取士用人问题上也各有主张“(李党)陈夷行、郑覃请经术孤立者进用,(牛党)李珏与杨嗣复论地胄词彩者居先。”由此推断(     
A.中枢机构的权力发生了明显异化B.李党较牛党更容易受到进士支持
C.传统世家大族不能干预选举人才D.科举存废问题成为两党攻伐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与之前的人才选举权归于地方不同,隋唐科举允许各个阶层的人“怀煤自列于州县”,接受国家的考核和选拔。由此可知科举制(     
A.加强中央集权B.加速朋党政治产生C.阻碍阶层流动D.推动藩镇割据出现
2023-12-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从下列哪种途径获得的(     
A.战功B.辛勤劳动C.科举考试D.经商
2023-12-08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9 . 据统计,天宝三年(744年),全国共有赋役义务的民户(以成年男丁为统计口径)八百二十万,他们每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绢达七百四十万余匹,绵一百八十五万余屯(一屯合六两),布一千六百万端(一端合六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租庸调制的实施B.纺织技术的进步C.戒奢从简的风尚D.雇佣关系的普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在对隋朝90位科举及第者的家庭出身情况统计分类中,高级官吏家庭占44%,一般官吏家庭占据26%,寒素家庭占据25%。据此可知隋代的科举制(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禁锢了士人的思想
C.消除了士族政治的影响D.实现了儒学的复兴
2023-11-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