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A.选官注重孝廉B.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C.门阀士族形成D.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2024-03-21更新 | 42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度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为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控制权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处理权实际上得到承认。这一变化导致(     
A.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B.基层治理制度的变化
C.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D.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2024-03-08更新 | 32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乡贡指不在学馆或正规学校上学的私学学生,先经州县考试,合格后称之为举人,再由州县推荐送到尚书省(后改为礼部)应试。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度(     
A.确保了教育的公平公正B.重视考生的素质
C.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D.具有开放性特征
4 . 唐初统治者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反复强调要“以百姓心为心”,“抚民以静”。据此,唐初统治者在经济上(     
A.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科举取士,使社会底层人士有机会改变命运
C.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塑造清廉政治
D.经略边疆,“抚九族以仁”,创造和谐民族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787年,唐德宗因畋猎走访民户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时丰(丰收),何故不乐?”对曰:“前云(夏、秋两征)之外悉无他徭……徒空文耳。”由此可见,当时(     
A.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B.两税法执行不力
C.藩镇割据影响百姓生存D.人丁税异常沉重
6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7 . 唐代科举考试机构与主持考试的官员知贡举独立,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礼部侍郎及知贡举主司负责,不受皇帝、宰相及其他部门和权势的干涉。唐代还逐步建立了进士、明经等常科省试的三场考试制度,逐场定去留。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士族势力B.利于平衡皇权和相权
C.改变了选官标准D.促进了考试程序公平
2023-12-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用武力推翻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致使南方贵族和士族官僚集团受到严重打击。隋朝鉴于历史教训,力图通过科举制度的确立,广开渠道吸收南北中小地主士人加入统治集团,借此削减士族集团在政治上的垄断局面,以扩大招选贤才的门路。唐代政权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建立起来的,唐朝统治者李渊、李世民在阶级斗争实践中亲身感到了社会上各种人才的作用。此外,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社会秩序,夯实统治基础,需要广纳社会各阶层的人才。人们不难看到,唐代有名的中央和地方官吏,很多都是科举出身的。虽然不能说“野无遗贤”,但基本上达到了他们“人尽其才”的愿望。应该说,隋唐利用科举制以加强统治力量的这套方案,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北山《隋、唐、五代科举制度简述》

材料二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考试的科目、内容与隋朝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考试内容与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大体一致,主要是《诗》《书》《易》《三礼》及时务、诗赋等,根据考生报考科目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规定;制科没有任何资格上的限制,应试制科的人可以是常科及第者,也可以是低级官吏,甚至是平民百姓。在唐代科举中,应试者通过考试,取得进士及第或明经及第的出身,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得官。

——摘编自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度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3-1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是唐代两税法的部分史料。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     
两税中的户税和地税“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大历中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宜索、进奉之类者,既并收入两税”
“自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为钱
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
欧阳修等《新唐书》
A.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B.未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响应
C.未能减轻民众的负担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10 . 唐高祖、唐太宗时期任仆射的俱为元勋重臣。在政事堂群相议政时,尚书仆射品位高于侍中、中书令及其他加议政衔的官员,有着尚书左右仆射领导群相议政的含义。但是到了贞观末年,仆射一职长期出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参与决策官员数量固定B.尚书省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中枢机构行政效率低下D.尚书省是事实上的决策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