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旧唐书·宪宗本纪》和《新唐书·刘昌传》分别记载了宪宗时期门下省给事中韦弘景和崔植“封还制书”,但都因宪宗坚持而不得不奉诏执行的案例。这反映出唐宪宗时期(     
A.三省体制走向崩溃B.分权制衡机制失灵
C.门下省的地位下降D.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用武力推翻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致使南方贵族和士族官僚集团受到严重打击。隋朝鉴于历史教训,力图通过科举制度的确立,广开渠道吸收南北中小地主士人加入统治集团,借此削减士族集团在政治上的垄断局面,以扩大招选贤才的门路。唐代政权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建立起来的,唐朝统治者李渊、李世民在阶级斗争实践中亲身感到了社会上各种人才的作用。此外,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社会秩序,夯实统治基础,需要广纳社会各阶层的人才。人们不难看到,唐代有名的中央和地方官吏,很多都是科举出身的。虽然不能说“野无遗贤”,但基本上达到了他们“人尽其才”的愿望。应该说,隋唐利用科举制以加强统治力量的这套方案,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北山《隋、唐、五代科举制度简述》

材料二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考试的科目、内容与隋朝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考试内容与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大体一致,主要是《诗》《书》《易》《三礼》及时务、诗赋等,根据考生报考科目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规定;制科没有任何资格上的限制,应试制科的人可以是常科及第者,也可以是低级官吏,甚至是平民百姓。在唐代科举中,应试者通过考试,取得进士及第或明经及第的出身,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得官。

——摘编自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度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3-1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策以两税法代租庸调制。同时,唐政府停止履行对小农进行田业授受的传统职责,私家地主的占田限额也随之被统统取消,“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唐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鼓励民间垦殖土地B.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确立封建土地制度D.打破自然经济形态
4 . 陆贽(754—805年)认为两税法的实际效果有限,造成“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税法(     
A.以土地资产为计税基础B.每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C.忽视基层社会户籍管理D.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高宗废尚书令,新设形同宰相的“北门学士”;唐玄宗以协助政务为由“临时”命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宪宗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并使其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至此,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定制。唐代设立翰林学士意在( )
A.消弭权臣擅政隐患B.倡导重文轻武方针
C.提高宰相文化水平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6 . 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     
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
C.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2023-10-25更新 | 530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玄宗时,科举主管部门由吏部改为礼部,标志着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做法(     
A.确立了中央六部体制B.有助于科举制度走向规范化
C.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D.维护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
2023-10-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一史书记载经济政策时道:“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其用之也有节。”该史书是(     
A.《史记·货殖列传》B.《汉书·食货志》
C.《魏书·食货志》D.《新唐书·食货志》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如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样,中央集权也是大一统历史潮流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只有集中力量才能统一全国,那么也只有高度统一之后,才能集中力量。因此,首先要统一内部,就要依靠体制改革。这一变革过程就是君主集权,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大一统的实现过程。

——摘编自蕭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材料二   必须强调的是,制令出诏既分为两道程序。两省之间的权力平衡与制约关系相当明显,两省与尚书省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权力制衡关系。使三省互相牵制,以免出现宰相专权,是三省体制的重要内涵。但是。不能因为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就认定有所谓“三省并重”。两省“对居近密”,职事性质一致。庶几平等,但与尚书省的权力关系却不能这样看,居于内廷的两省为辅助决策机构,内重外轻之势非常明显,这种形势自汉武帝重用“中朝官”以来就已定型。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三省之间的运行关系。
2023-10-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