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
2024-04-11更新 | 623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乡贡指不在学馆或正规学校上学的私学学生,先经州县考试,合格后称之为举人,再由州县推荐送到尚书省(后改为礼部)应试。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度(     
A.确保了教育的公平公正B.重视考生的素质
C.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D.具有开放性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举行的考试科目为秀才和孝廉两科。秀才主要考对策,有时兼及经文;孝廉则主要考查儒经。南朝梁武帝在各州郡县又设“州望”“郡宗”“乡豪”专司搜荐人才。这反映出当时(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人才选拔出现集权趋势
C.门阀士族影响力削弱D.考试选官开始受到重视
4 . 仔细研读以下来自教材的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此列出秦朝实施地方管理的层级,并从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视角概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唐朝三省位置图》中数字①②③中选出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下图: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材料

      

   图1秦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图2东汉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图3隋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1)对比图1、图2,指出“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
(2)对比图1、图2、图3,联系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的“尚书”到东汉的“尚书台”再到隋唐时期的“尚书省”反映了中央行政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3)由图1、图2到图3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对怎样的基本矛盾?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明朝是如何来解决这一对矛盾的?
2023-1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策以两税法代租庸调制。同时,唐政府停止履行对小农进行田业授受的传统职责,私家地主的占田限额也随之被统统取消,“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唐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鼓励民间垦殖土地B.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确立封建土地制度D.打破自然经济形态
7 . 东汉末年,曹操打破察举制桎梏,施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而魏文帝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确立兼重“德”“才”的九品中正制,该制度沿用了近四百年之久。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蕴含着一定合理成分
C.使选官实现公平公正D.巩固了曹魏政权统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显著的变化。……朱瑞熙认为从唐代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经历五代十国、两宋、元代直到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共约八百年时间。由唐中叶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新面貌。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唐宋相关史实,围绕“唐宋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多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翰林学士·始置于唐玄宗时期,属于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不计官阶,也无官署,轮班在禁中的学士院住宿,以待皇帝随时宣召,代替皇帝起草非正式诏命,正式诏命由中书舍人撰写。后来逐渐以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衔取代中书舍人之职,其地位也日趋重要。德宗以后,翰林学士常在皇帝左右参议政事,甚至可升任宰相。翰林学士职掌的变动反映了(       
A.中央集权强化B.专制皇权加强
C.官僚结构复杂化D.中枢机构规范化
2023-11-09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
C.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2023-10-25更新 | 531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