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说明了当时(     
士族小姓寒素
朝廷品官66.20%12.30%21.50%
大理寺卿、69.84%11.11%19.05%
刑部侍郎93.48%6.52%0.00%
刑部尚书95.90%3.28%0.82%
A.官员选拔程序多样B.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阶层流动不断加强D.选官政治新旧交替
2024-05-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统治者通过科举取士制、学校选考制、试剂法和诠试制等方式,为政府选拔了众多法律人才,并大多任命为司法官,提高了整个官僚阶层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且对选拔过程中的主试官进行监督,同法官选拔制度相配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法律人才选拔制度。在“德主刑辅”思想的指导下,法律儒家化使“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礼高于法,知礼即可知国,这对法律人才的选拔起到影响,如在各种选拔制度的考试中,经常出现法律和经义轮流成为主要考试内容和合格与否的标准。宋代选拔法律人才制度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学习法律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法律氛围,考上的知识分子则成为司法官,落第的则从事法律职业,成为“讼师”,加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买卖频繁,这使得宋朝民间诉讼、助讼活动频繁。

——摘编自李冬冬《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作用。
3 . 据如图“汉至唐三省制的形成”,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枢决策权力弱化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
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D.中书省地位逐步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01-30更新 | 2926次组卷 | 70卷引用:【校级联考】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年高考一模试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引起下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表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人物志》的出现
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B.为科举制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C.标志门阀士族的形成
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