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指出,汉代遵循“先王公卿之胄,才则用,不才弃之”的选官原则,实行以“孝廉”为核心的察举制,在数百年实施过程中突出了“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等选官标准。这些做法(       
A.引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促进了人才的灵活使用
C.激发了士人的参政意识D.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机制
2024-05-0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至中央后,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选才程序逐渐实现平等公正B.注重对官员实践能力的考察培养
C.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各级官员D.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晋初期,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视世家大族,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2021-11-03更新 | 895次组卷 | 82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省蓝田县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宋科举考试不问家世,一旦录取,仕途优越,宰相90%以上系科举出身。两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头衔,后逐渐升至亲王,亲王又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这反映了此时
A.官僚机构简洁高效B.科举制冲击了宗法观念
C.文官政治不断发展D.奉行“重文轻武”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强化中正官的道德意识B.方便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
C.安抚了世族的不满情绪D.消除了士族对吏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2019-04-01更新 | 81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高三第九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日友于兄弟,四日沽身劳谦,五日信义可复,六日学以为己。”由此可见
A.中正官以门第财产为标准选拔人才
B.州郡中正官全面严格举荐人才
C.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重在军功,轴之以“任子”“货选”等。“任子“是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货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军功”则要在战场上立军功。汉初的选官制度
A.阻断了阶层流动
B.容易导致人才匮乏
C.因循秦朝的旧制
D.标志官僚政治形成
10 . 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丙乙甲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