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唐朝宰相一般为四至五人,常以他官兼任,而且随时选拔有治国才能不受资历限制的人出任相职。这一规定
A.确保了中枢决策科学有效B.意在增加官员提拔的途径
C.利于提高决策层创新能力D.反映了皇帝宰相矛盾尖锐
2022-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唐太宗李世民特别规定,自己口述或草拟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这反映了
A.门下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B.三省权力得以分权制衡
C.国家治理体系的日益完善D.提升行政效率弱化皇权
3 .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是
A.隋唐的三省制B.元朝的行省制
C.秦朝的三公制D.西周的分封制
2022-02-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A.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B.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C.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D.体现出三省与皇帝共享最高权力
5 . 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A.提高行政效率B.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C.分割宰相权力D.体现近代民主议政
6 . 唐初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自耕农大量存在。社会经济尚未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增多,三省六部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要。因此,唐代
A.三省逐渐走向一体化B.实行了两税法
C.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D.形成了行省制
7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国家治理方面留下宝贵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2)依据所学,完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要求:写出三省职能,并以箭头线(“→”)标出中央职权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影响。
(4)参考材料四,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2022-01-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置诸王,无以填之,请立诸子,惟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适(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土地侯之,彼从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矣。”上从之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本纪》

材料三   唐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四   北宋初,君臣讨论长治久安之策,太祖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如?吾欲息天下之兵,其道何如?”宰相赵普对曰:“非他故也,节镇(节度使和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统一之初,在国家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哪两种观点?秦始皇采纳了哪种观点?他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是要解决西汉前期在政治上存在的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中央实行的制度,说明门下省的突出作用。
(4)根据材料四,赵普认为“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宋太祖是否采纳了赵普的意见?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与主要作用。
2022-01-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其影响既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现在我国中央政府的部门仍然叫部,日本的则仍然叫省。这里的“”应该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唐朝开启和改进的政治体制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的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请根据材料,选择唐代的一项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其运行机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