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
2024-01-30更新 | 301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5次组卷 | 46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A)
3 . 唐朝以开元初年为界,在此之前尚书省处于权力中心,位居其下的中书省权力上升,门下省下降;之后,尚书省权力一直在其他二省之下,门下省则逐渐上升,直至超越中书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三省间的制衡机制渐趋完备B.三省六部的运行日臻成熟
C.三省权力格局受到皇权影响D.中枢决策权力发生了异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
2023-09-28更新 | 2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参与政事堂议政,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意见B.君权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D.封建官僚体制走向成熟
6 . 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     
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
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2-09-02更新 | 81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朝前期,御前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五品以上官员参加政事讨论和决策,每月一日和十五日定期举行,称为朔、望朝参。到了唐中期以后,御前会议逐渐演变成少数更高级官员参加的、日期不固定的延英会议、翰林学士会议等。这一转变(     
A.表明官僚机构膨胀得到了有效遏制B.反映出中央运行机制更具随意性
C.利于适应唐朝政治形势演变的需要D.推动了中央行政权与决策权分离
8 . 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尚书仆射为群相之首。唐太宗时,削弱尚书仆射的权力,委派亲信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并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三省长官同堂议事。后来,又将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这些调整(     
A.体现了执行与决策合并B.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民主
C.反映了三省地位的变化D.使宰相的权力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2022-06-08更新 | 6610次组卷 | 62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高一上学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太宗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这说明唐代门下省的设立意在
A.缓和君相矛盾B.实现分权制衡
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
2022-01-17更新 | 194次组卷 | 18卷引用: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