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89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兴城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遂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千金方》(     
A.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B.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
C.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D.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2023-12-25更新 | 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朝时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到周边国家,下图是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它仿唐制而建,被日本视为国宝,建造这座寺院的是唐朝高僧(     
A.法显B.玄奘C.鉴真D.空海
2023-12-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文物往往存在关联,如图两件文物存在关联的依据是唐代(     
A.形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B.陆路丝绸之路因战争而中断
C.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D.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
2023-12-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记载,835年前后,四川和江苏北部地方的民间多“以版印(雕版印刷)历日”,以致朝廷历书还没有颁布,而民间所印历书“已满天下”。这说明,雕版印刷(     
A.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B.有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播
C.突破了政府的技术垄断D.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
2023-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8 . 如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这些反映了(     
记述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悲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祥;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疑问品第三》
A.佛教渐趋本土化B.中国古代思想呈现多元化
C.民族的交流融合D.“三教合归儒”的社会现实
2023-10-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训诗中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载体,由长辈对晚辈进行的带有诗意的教诫即谓家训诗。家训诗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迎来了发展高峰。

主题一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

——孟浩然《送莫切兼诸昆弟从韩司马人西军》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韦应物《送端东行》

主题二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同箱柜,房中莫蓄私。

——王梵志(僧人)《兄弟须和顺》

早得声名年尚少,寻常志气出风尘。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张籍《哭胡十八遇》

秦云蜀浪两堪愁,尔养晨昏我远游。千里客心难寄梦,两行乡泪为君流。

——杨牢《赠舍弟》

主题三   小子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照明灯念五更。

——坎曼尔(回鹘诗人)《教子诗》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人生励志应早立,汝宜经史勤时习。莫负我身亲炊汲,汝父汝祖各饮泣。

——淑德郡主《教子诗》


(1)唐代家训诗呈现出哪些主要特点?
(2)唐代家训诗反映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对当代社会有何指导意义?
2023-10-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二年(718年)制定的《养老令》共十卷三十篇九百三十二条,与唐令作一比较可知是从一千五百多条的贞观令中拣抄出来的。又据《续日本纪》卷二十记载,公元8世纪中叶,天皇下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倍加教授”。由此得出(     
A.大唐文化的兼收并蓄B.中华文化是日本社会主流
C.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D.对外交流丰富了日本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