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这表明(     
A.佛学影响民众审美观念B.佛教文化影响唐代社会生活
C.佛教冲击传统主流思想D.唐朝政府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3 . 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     
A.道家思想影响不断增强B.北方经济高度发达
C.民族文化交融不断加强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2024-05-1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颜真卿楷书因迥异于晋唐楷书传统而遭到非议,李煜即有“有楷法而无佳处”“得羲之之筋而失于粗鲁”的批评;而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唐书》写道:“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对颜真卿楷书不同的评价体现了(     
A.社会环境的变迁B.传统史观的影响C.书法艺术的提高D.多重史料的应用
2024-04-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至唐,思想界逐步形成“三家齐鸣”的局面。在三国两晋时期,战争不断,王位更替频繁,从北方来的游牧文明冲击了原有的农耕文化,“胡文化”一度盛行,儒学者的地位下降,儒士们纷纷南迁,儒学思想陷入危机。直到隋文帝的出现,他在统一北方之后,首先便恢复传统的伦理纲常,从思想层面改造了国家,同时也为随后而来的盛世奠定了思想基础。唐朝,儒学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唐晚期再次为动乱和宗教思想文化冲击,危机再次出现。

——摘编自何成轩《儒学南传史》

材料二   宋王朝建立之后,对民间文化的发展、对经济事业、对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没有过多的干预,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士大夫参政议政和学术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说到宋代的学术成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到“新儒学”。其实新儒学并没有什么新的儒家经典,所谓“新”,是指它对既有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这样的新阐释,是建立在中唐以来学术发展的基础上的。在唐代,很多儒学家反对佛学的教义,但是整体来说,那个时候儒家的力量并不足以和佛学抗衡。而发展到宋代,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学思想,以及道家的一些观念,被儒家学者吸纳,融会贯通。一方面,儒、释、道之间有排斥、有辩驳;另一方面,也有吸纳。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的新儒学,其代表人物是格局更加宏大、知识更加渊博的一批精英人物。

——摘编自许宏、刘国忠等编著《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到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儒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2024-03-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术界一般认为,北齐王朝为汉化鲜卑人所建立的政权。在国内目前已发掘的北齐壁画中,人物多着胡服,造型风格体现民族色彩,但绘画题材则多以宴饮作乐、仪仗侍从、升仙祥瑞等内容为主题。这说明(       
A.古代壁画艺术多见写实手法B.北齐统治阶层腐化堕落严重
C.当时北方民族交融走向深化D.考古发现与学术观点相矛盾
2024-03-3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采用《齐民要术》的生产经验
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8 . 唐宋时期,品茶作诗逐渐成为风尚,如白居易“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皎然(唐朝僧人)“茶稍与禅经近”、苏轼“茶与水味深入理窟。茶生苍石之阳,碧涧穿注,兹乃水石之灵,岂茶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A.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风尚B.哲理化思潮的发展
C.儒、佛、道三教互相融合D.市民阶层饮茶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魏晋时期,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嘉峪关5、6号墓中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酒泉丁家闸5号墓宴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壁画中有送行图。这体现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B.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C.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89卷引用:湖北省嘉鱼县南嘉中学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7年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