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2021-03-05更新 | 947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太学生每人专攻一经,由主讲官定时考试,学生凭学业和德行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每经成绩优异的前两名可以担任学正、学录、学谕等教导职事,称“职事生员”;上舍生学行优异者,委主判官,中书考察,即可特恩补官。这些做法
A.节约了政府的开支B.贯通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C.培养了务实的官员D.解决了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
4 .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史书》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调控国家经济开辟政府财源B.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
C.增加军费开支解决边患问题D.扩大民间税负支撑财政运转
2021-02-20更新 | 788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基于这种理念,王安石非常重视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王安石执政后便进行了学校制度改革。太学是北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府,但存在着诸多弊端,实际上成为品官子弟的“寄应之所”,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名不副实。王安石创“太学三舍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员方面,除主管官员外,太学设置直讲十名,每两人主讲一经,根据所教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经术学问的进步或后退人数的多寡,来评定他们的教学成绩,“教导有方”者给予提升,而“职事不修”者则予以贬黜。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将自己主持撰写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1071年,神宗下诏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辟选“经术行谊”之上者为学官,还规定每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保证办学经费。总之,这一时期,学校改革既为变法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6 .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是不世出的全才B.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C.王安石对后世影响深远D.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7 . 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摩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国家财源B.以募兵制取代“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C.改革措施得到了统治阶层的广泛支持D.通过改革实现了北宋中期的富国强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榷场,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设卫警戒,限制出入),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金)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泗州场,大定间(1161~1189),岁获五万三千四百六十七贯,承安元年,增为十万七千八百九十三贯六百五十三文。宋亦岁得课四万三千贯。

——摘编自(元)脱脱《金史》

材料二   1115年冬,“阿骨打用杨朴策,始称皇帝,建元天辅,以王为姓,以旻为名,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完颜希尹仿效汉字楷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字,阿骨打“命颁行之”。自大定十一年起,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女真人在创制、推广本民族文字的同时,积极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汉文化,命译经所翻译了《易》《书》《论语》《孟子》等,“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摘编自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榷场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3)综上,谈谈你对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过程的认识。
9 . 学者黄仁宇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据此可知,黄仁宇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
C.忽视了客观经济基础D.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
2021-01-22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救济广大流民B.增加政府收入
C.消弭战争威胁D.恢复募兵制度
2021-01-21更新 | 754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