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役法改革在熙宁二年已提到议事日程,于熙宁四年十月正式颁行。《宋史·神宗二》载:“差役法,使民出钱役。”其内容《宋史·食货上五》载:“募法,三人相任,衙前仍供物产为抵。弓手试武艺,典吏试书计。以三年或二年乃更。为法既具,揭示一月,民无异辞,著为令。令下,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钱。”诚然,实行免役法亦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意图,如征收免役宽剩钱,且不说制度本身的优劣,就其所带来的弊病而言,免役法比之差役法要小得多。就连对新法颇有异议的苏轼,在役法改革上也倾向于以募役取代差役,不同意司马光元祐年间废除募役复行差役的做法。

——摘编自傅允生《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评价》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免役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免役法的作用。
2021-10-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有史以来,中国之不竞,未有甚于宋之时一者也。宋之不竟,始焉起一于黄袍加身而上位的大祖之猜忌也。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一下,大一量养兵。荆会立志改变“弋百年之积,帷存空萍”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遂其力从事生产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制置三司条例司,公所创立之财政机关也。其青苗、均输、市易诸法皆此本意也。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曰社会主义。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一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音,良以此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北宋政府面临的严重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11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上三等户要按户等轮流到政府履行名目繁多而轻重不一的职役。但当时的官更豪强可以通过免役特权逃避差役,城镇居民、僧尼、女户和单丁户等也都有免役权因此,各种差役负担极重,很多人家往往因此倾家荡产。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免役法。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上缴司农寺的免役钱多达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剩余3926865贯硕匹两,这些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免役法实行后,各色农户都要出钱,据记载,乡间下户一般每年纳役钱几百文到一两千文不等,还要征收二分"免役宽剩钱",而实际征收却超过二分,这些无疑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免役法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影响。
2021-01-11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被视为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清,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软变法。商鞅不负奏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下,大量养兵。荆会立志改变戈百年之积,帷存空萍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悍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推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音,良以此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商映变法的措施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北宋政府“国民经济日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指出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7 . 材料   今湖南西部及其周边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设羁縻州数十,由荆湖北路的辰州管辖,熙宁五年,王安石派新法主将章惇主持开发湘西地区。首先对梅山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得主客户14809户,丁79089口,田260436亩”,增加了田赋等收入;然后颁布诏令宣布凡是藏匿于两江地区各种罪犯一律赦免,立功归顺还可获奖励,如敢制造事端立即捕杀;在新开发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如新建的新化县,于熙宁七年已建立县学,政府找给水田二百亩作为学田用作县学的经费等:以后又在湘西、湘中及西南山区陆续设置县、镇、察、堡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归顺宋政府直接管辖,这些变化都是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期间湘西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期间开发湘西的意义。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74次组卷 | 43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3417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