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节度使
C.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D.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2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2018-12-12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明朝的内阁制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来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从秦到清呈现出四次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加分散,皇权更加强化。

材料三   伏尔泰极力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风俗论》

材料四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论法的精神》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宋、明、清中枢权力体系四次循环的具体内容。总结中国古代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趋势。
(3)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对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大相径庭。你同意材料中的哪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职官志》中说,宋真宗时期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不但宰相为临时职务,天下无官不为临时职务,至于“非奉制敕,不得治本官事”。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官僚机构膨胀致使行政效率低下
C.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皇帝常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集权有所加强
B.重文轻武治国思想
C.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8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
C.分权制约
D.控制地方
2018-10-22更新 | 369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北宋实行“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乱”的策略,未达预期的是
A.强化了皇权
B.削弱了地方势力
C.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
D.缓和了阶级矛盾
2018-10-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分割相权B.设立六部C.分散地方官权力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