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2019-01-01更新 | 396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清“康乾盛世”时期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然而北宋“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因素是
A.强干弱枝,地方兵权收归中央
B.削弱地方官员的实权
C.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D.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
3 . 《文献通考》中写道:“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这反映出宋代
A.宰相行政权力加强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权力机构职责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承相
C.废除宰相
D.分化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6 .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B.由中央控制地方赋税
C.抽调各地精兵以充实禁军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2018-11-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转运使
C.枢密使
D.三司使
2018-11-19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9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10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2018-11-12更新 | 245次组卷 | 5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