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迫使以前与太祖皇帝“比肩同气”的武将接受“君臣大义”与尊卑之别,而其他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在当时更多只是一种导向。宋太祖重用文士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A.崇文抑武重建政治秩序B.构建以文治国的国策
C.推动科举取士制度发展D.促进传统儒学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朝建立初期,为解决前朝遗留的两大祸患:一是腹心之患,即禁兵;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采取了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等一系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提升军队战力
C.消除藩镇割据现象D.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作者意在强调 (     
A.唐朝地方制度的严重失误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
C.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D.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的治国特点是(     
A.无为而治B.守内虚外C.藩镇割据D.崇文抑武
2023-01-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之患,让文臣做地方知州,主管地方军务、民政。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崇文抑武C.增强地方实力D.强化皇权
2022-12-30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纷争的历史局面,使统一局面成为历史主流,这种统一局面的维持与宋朝确立的文官治国体制有很大关系。在宋代的行政体制中,州级政权是中央治理地方的桥梁,它既是一个正式的和完整的地方财政体系,也是地方最重要的司法审判体系,还是有效地贯彻中央政策法令、维持地方统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在州级政权体系中,知州(府、军、监)是长官,通判是副长官……通判除同判郡政外,还监督、制约知州,不带军职,专门负贵州中重要的钱谷收纳,这种安排对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有利的。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

材料二   元代行省长官及其下属官员“受命于朝而后仕”,按照规定,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元朝中央政府还从军事权上控制行省长官调动军队的权力;从财政权上控制行省70%的财赋收入;从司法权上审查行省的大案、要案;从监察权上强化对行省长官的监督。综上所述,元代加强对行省的控制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元代“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摘编自赵旭国《也谈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兼与范红军先生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8 . 宋仁宗统治时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一现象(     
A.反映藩镇割据带来严重社会危害B.源于当时对外扩张战争的频繁
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D.表明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某同学以“文化科技的巅峰与积贫积弱的国度”为题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他所写的应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0 . 下列各项中不是汉武帝和宋太祖巩固统治的相似点的是(  )
A.削弱丞相的权力B.尊崇儒术,提高文人地位
C.加强对地方经济的管理D.推行“四等人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