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
2020-12-1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4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2020-12-08更新 | 1788次组卷 | 5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太祖留下的“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的遗训,是宋朝独有。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太祖既得天下,召普(指宰相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为此赵普的建议是
A.尽夺藩镇之权B.发展经济C.重用文官D.分散宰相权力
8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国家治理方面留下宝贵经验。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2)参考材料三,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材料四 1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3)依据材料四,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材料五 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明朝清朝前中期
中央 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边疆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员抗击沙俄: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设立东北三将军辖区,管辖奉天、吉林、黑龙江
东南 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封授当地的僧俗法王、王等封号;设行都指挥使司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北与鞑靼订立和议,其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先后 平定准噶尔部以及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进行管理,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设伊犁将军管理军政事务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9 . 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先圣庙”
3.要求武入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加强
10 . 宋代文天祥说:“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变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残……”文天祥在此强调的是
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B.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C.宋代中央政府软弱无力D.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