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由此可见,通判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升了行政效率
C.缓和了阶级矛盾D.巩固了君主专制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2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52次组卷 | 4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50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  )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2022-01-13更新 | 279次组卷 | 30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北宋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南宋面临国防压力更大D.宰相权力反弹威胁皇权
2021-12-23更新 | 1053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司,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
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B.有利于消除地方上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C.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D.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色
8 . 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2021-11-21更新 | 3259次组卷 | 5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2021-05-14更新 | 173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13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