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在政事堂同议政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C.解决财政危机D.缓解边防压力
2 . 宋代地方行政区域隐隐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地方行政划分的这一变化(     
A.便利了各地交流B.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了边疆稳定D.促进地方权力扩大
2023-01-14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不少皇帝幼年即位,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这反映了宋代(     
A.舆论监督杜绝外戚干政B.集体统治有利于强化专制
C.文官政治对皇权的维护D.分散相权适应了专制需要
2023-0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人与武将

材料一   唐末五季,士大夫有言曰:“贵不如贱,富不如贫,智不如愚,仕不如闲。”

——(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


(1)结束材料一中时代现象的君王是(单选)(     
A.隋炀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成祖
(2)材料一中士大夫因什么境遇而感慨?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陈尧咨(9701034)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装饰品)。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


(3)从陈尧咨母亲的言行中可以透视出什么价值观念?

材料三   澶渊之役时,寇准率军北上,文官冯拯竟然当众责骂大将高琼。高琼忍无可忍,回敬冯拯:“君以文章致位两府,今敌骑充斥如此,犹责琼无礼,君何不赋诗咏退敌骑耶?”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4)依据材料三,冯拯当时供职的“两府”可能有(单选)(     
A.枢密院B.都察院C.理藩院D.宣政院
(5)上述材料反映当时文官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对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3-01-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
5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封建时代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二年,梁王、城阳王提出:愿分部分国土与其弟。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三: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变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

——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特点及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6 . 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家世寒微,缺乏家族的依靠,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B.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D.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2022-12-2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史书称宋代“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这表明宋代(     
A.分权制度弊端日重B.士大夫缺乏治国经验
C.国家财政趋于困难D.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8 . 宋仁宗统治时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一现象(     
A.反映藩镇割据带来严重社会危害B.源于当时对外扩张战争的频繁
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D.表明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破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宋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宋代参知政事(     
A.地位为副宰相B.统管地方财政C.制约知州权力D.负责禁军调动
10 .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禁军人数军队总数
A.加剧了宋辽间军事冲突B.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