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有宋三百余年中,朝省集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政制。每遇重大问题,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必下诏都省,由省吏通知各与会官员,群集都堂,详加讨论。这一“政制”(     
A.保障了官员言论自由B.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C.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 …… (宋代)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 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摘编自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央集权变化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动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赵普回答:“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B.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C.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D.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互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材料二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行政效率的消极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2022-11-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太祖在位期间,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知德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上述材料反映(     
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
C.崇文抑武D.守内虚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复曾说过:“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玩味其言,宋朝虽已远去,却是造就今日的重要朝代;宋朝的遗产不胜枚举,但事关政俗人心而值得究心盘点的,显然应该聚焦于政治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层面。

——摘编自虞云国《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宋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1-07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路级政区设有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和安抚使,分管财政、司法、储粮物价和治安边防,他们办公的机构合称为“四监司”。宋代这一设置意在(     
A.提高行政效率B.防止官员贪腐C.实现权力制衡D.加强中央集权
8 .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是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事权的分割B.皇权的削弱C.地方权力过重D.监察体系不完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9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和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B.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